有位網友表示,他害怕被別人關注,總喜歡藏起來。
同事聊天,別人會相互開玩笑,但很少跟他這樣做;
總是躲在團隊里,不愛出風頭、不喜歡談論自己、甚至不接受別人的認可;
害怕他人的關注、關心,不惜犧牲表現自己的機會;
喜歡封閉心扉,雖然工作上盡職盡責,但很少有存在感;
高冷、嚴肅,沒有感情流露。
為什么會這樣?該怎么做才能改善呢?
這位朋友屬于典型的高C性格。
喜愛思考,擅長分析,注重邏輯,盡職盡責,這是高C的特長;
不善社交,高冷嚴肅,相對封閉,存在感弱,這是高C的短板。
之所以會有上述表現,其根源在于,高C從骨子里就不相信人。
這種性格的成因,我覺得不能簡單地歸結于缺乏關愛。實際上,幼年成長受挫,家庭環境不佳,沒有獲得認可,成年后更有可能發展出高I性格,高I最為顯著的行為特征就是求關注、刷存在感。知乎常年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之一,“為什么我總是刻意討好別人”,就是這種情況的產物。
缺愛導致討好、求認同,發展出的性格是高I、而不是高C。
高C性格的養成,離不開兩個關鍵要素:背叛、荒廢。
在自我尚未發育完全的時候,每個人都不得不依賴他們最親密的關系,這種親密關系通常是父母,也可能是祖父母、養父母、師傅,還可能是寺廟、孤兒院,甚至是黑社會、街頭。在這個關鍵時期,假如一個人遭遇了身邊最親密關系的背叛,如果沒有及時的補救措施,他/她就很有可能喪失對別人的信任。
家庭以外的環境影響也不可小視。如果一個人學習、工作、生活的環境過分注重“以目標為導向”,忽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社交,久而久之,他/她的心靈就會變得冷漠,不習慣處理人際關系,社交能力就荒廢掉了。
如何改善呢,這需要從源頭上說起。
如前所述,高C從骨子里就不相信人,這話包含兩層意思:
從表面現象來看,高C不相信他人,
從內心深處來看,高C不相信人性。
前一個問題相對好解決,要讓冷水沸騰起來,就需要點一把火,給它加熱。光靠高C自己是不大容易的,需要有人主動幫助他/她、持續給他/她溫暖,在他/她的內心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后一個問題則更為復雜。有的高C,他們家庭環境很好,成長經歷平穩,卻也表現得冷冰冰。據我的觀察和經驗,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出于特殊目的,刻意隱藏自己:常見于殷實人家出身的子女,平常低調行事、不炫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一回到屬于自己的圈子,立馬回復常態、生龍活虎,該瘋的瘋、該鬧的鬧,跟普通人沒什么兩樣。
受教育經歷的影響,客觀理性:常見于智力水平出眾、學習成績卓越、教育經歷顯著的人群,注重事實、尊崇科學、追求真理,——客觀態度、理性思維在他們的頭腦中占據上風。
受組織環境的影響,推崇制度:常見于多年供職于大型組織(如外企)的人士。組織架構清晰、工作任務明確、人員職責清楚,規章制度健全、管理辦法完善、獎懲措施齊備,整個組織就像一架設計精密的大型機械,員工們如同螺絲釘一般,只需要遵循組織的要求、依據自己的職責、完成分內的工作即可?!叭耸强坎蛔〉模恐贫取保@一信念,已經潛移默化地、深深融入他們的骨髓。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倒不認為高C自身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只要找到合適的崗位和環境,充分發揮優勢,就可以了。
————分割線————
具體到題主的問題,心理層面的解決思路,我覺得可以歸納為一點:立信。
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他人的贊譽,歸根結底是為了規避社交風險,為了避免暴露自己之后,可能招致的負面評價,例如批判、貶低、嘲笑、責備、辱罵等;——出現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長期遭受負面評價、卻又無力反抗而形成的自我保護機制和策略。
如果這個角色仍然存在于你的身邊,要么你遠離他/她、要么你迫使他/她停止支配,正本清源,這是第一步。
接下來,你需要一個能提供安全感的環境,在寬容、平和的氛圍中,通過別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憑著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積累成績、積攢成就感、積聚自信。培養底氣,這是第二步。
之后,為了進一步實現自我價值、獲得較高的社會評價,你需要挑戰更高難度的目標,這往往不是單槍匹馬可以做到的,需要借助平臺、團隊協作的力量。由于已經建立了自信,你可以做到不卑不亢地待人接物、溝通交流,發展自己的人際關系。建立互信,這是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