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好萊塢硬派動作電影,在追求什么?
答案始終沒有變過:動作設計。
好的動作設計,可以說能夠占到成功動作電影的一半之多。一部動作電影可以劇情上有漏洞,表演上要進修,卻唯獨不能在動作設計上打馬虎眼。而好的設計,不僅僅是要擊敗敵人或者體現身手卓越,而且要展現出動作者的性格與思維,進而要有藝術和美感上的追求。
這背后的邏輯很簡單:我們往往是通過一場場精彩的動作戲記住一部動作電影的,而不是感人至深的劇情,精湛的演技,或者那些游離在電影以外的別的玩意兒。
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的,在硬派動作電影已經式微的現在,近年來最熱門的動作電影,無不是抱著這一任務去進行設計的——不怕太荒謬,就怕不夠刻骨銘心。而這也就是近年來最亮眼的電影人之一,替身演員出身的電影導演,大衛·雷奇在《疾速特攻》以及《極寒之城》上所著力打造的事情。
作為《疾速特攻》的聯合導演,大衛·雷奇為基努·里維斯設計了一整套見者覺痛的動作風格,配以霓虹的色彩表現,顯得相當稀罕和不羈。而這一整套模式,幾乎在《極寒之城》的查理茲·塞隆身上又來了一遍,顯得更加眼花繚亂,也更加充滿魅力。
所謂各領風騷十數年。在R級分級重新激發了電影人的創作熱情的這個十年里,我們欣喜地看到,新一代電影人的不懈努力,竟讓《諜影重重》和丹尼爾·克雷格的硬派007,也顯得有些溫和了。
改編自安東尼·約翰斯頓和山姆·哈特2012年的同名圖像小說,大衛·雷奇將《極寒之城》的大量信息通過視覺效果展現。查理茲·塞隆飾演的洛林·布勞頓不僅僅是外表看上去很酷,大衛·雷奇和攝影喬納森·瑟拉通過光線的設計實現了冰與火的混合:初亮相時候的冰水出浴,整個場景沉浸在輕微的亮藍色制作,而在酒吧的戲份里,又充分利用了紅色霓虹的效果。藍色代表了洛林·布勞頓呈現給世界的外在形象,而紅色則能穿過角色的外在,輔以特寫鏡頭凸顯她的內在性格。
作為一部女性動作片,《極寒之城》的最成功之處,就是繼《瘋狂麥克斯4:狂暴之路》之后,再一次充分發揮了查理茲·塞隆作為動作女星的天賦與潛力——這也是《速度與激情8》并沒有做到的事情,也是女版《敢死隊》和《八大羅漢》無法企及的事情。片中的動作戲份堪稱驚人,后半程的長鏡頭追逐戰斗戲難度極大,及其驚艷,堪稱年度最佳。雖然這不是我們頭一次看到女性角色大展拳腳(史蒂文·索德伯格在2011年為吉娜·卡拉諾定制的《制勝一擊》也痛扁了6大男星),但達到這種程度,同時演員沒有相應背景,是非同尋常的。即便擱下干凈利索的拳腳功夫,查理茲·塞隆的強大女(A)王(T)力場也足以讓任何(男)人都顯得無比弱雞。
如果沒有查理茲·塞隆,這部間諜冒險電影也許僅僅是一部OK的動作片。這位影后級女星為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間諜形象賦予了足夠的情感深度,避開了007式的刻板形象,顯得獨樹一幟。
所以,即便影片開場太過溫吞,在敘事和節奏塑造上也缺乏懸念,緊張感和緊迫性(這也是新人導演常見的問題),但只要查理茲·塞隆在線,《極寒之城》的強烈風格化就有用武之地。
除了查理茲·塞隆的絕對主角,《極寒之城》還有著詹姆斯·麥卡沃伊,約翰·古德曼,托比·瓊斯和索菲亞·寶特拉這樣高性價比的卡司。如此一主N配的卡司模式,我們在前些年的郭達·斯坦森電影中見過太多了,但從沒有如此出眾的效果。
這也是因為,郭達·斯坦森只是在通過郭達·斯坦森電影消費郭達·斯坦森。而《疾速特攻》和《極寒之城》,是在通過合理消費咖位,來探索和展示動作電影的更多可能:文字化藍本,風格化設計和鏡頭語言,對表演的重視,這些內容往往是純粹的動作戲以外,能夠提升氣質和地位的關鍵要素。
對于大洋彼岸的我們來說,比起勁爆長鏡頭和冷艷女超人,更重要的,是看到即使是經過數十年歲月磨礪的好萊塢,現在也依舊在源源不斷地為《戰狼N》這樣的動作爽片,尋找除了動作以外的附加價值的。
比起票房,更重要的始終是對電影藝術,對動作藝術本身的不懈追求,以及實踐創意的方式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