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羽,一代英雄,說實話,我挺佩服。他沒有尺寸的封地作為根基,硬是憑借自己的勇猛善戰,不出三年,就滅亡了秦朝。雖然最后天下還是落入劉邦手中,項羽的這份偉業也是“近古以來未嘗有也”。論成功,項羽其實活的非常成功,風流了近10年。說他起義成功這是不可否認的,文中項羽自己也提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他的成功是為何呢?我分析出以下三點:自己實力,劉邦參加,以及萬眾團結。
? 大家不要以為項羽只會自己一個人硬上,打勝仗光靠雄心壯志是遠遠不夠的,他的戰略其實是非常好的,從破釜沉舟一戰就能看出,項羽的進攻戰略有多強。他這方面確實不如劉邦,但是對付秦朝那幾個平庸統帥,還是綽綽有余的。這樣一個項羽,加上對面統帥還要鎮壓陳勝等隊伍,那肯定是屢戰屢勝了。
? 第二點,是因為劉邦的參與,項羽最后的對手是誰?就是劉邦,他的實力非常強,但在滅秦以前,他和項羽屬于一個集團。劉邦一參加,實力會增加很多。他有智謀,有實力,還有兵力。劉邦用自己的兵直接攻下秦的南面,速度快過項羽,文中沒重點寫,但是在項羽惱恨劉邦先入關時劉邦的反駁中有說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說明劉邦打秦更狠,有這么一個給力的大將,更何況還有張良、樊噲等人輔佐劉邦,勝利當然就在自己這邊了。
? 第三,在反秦過程中,權利最大的當然是項梁、項羽,但名義上還是有一個還有個楚懷王,這是復楚啊,大家不會說因為是給項羽打天下而心不服,有一個楚懷王,大家的目的是反秦,復興各國,那么當然想法都一樣:趕快滅了秦,這下一團結,秦朝當然擋不住。
? 但是如此厲害的項羽起義軍為什么到后面就失敗,全軍覆沒了呢?劉邦說:他不會用人,這是一點,還有手下叛變以及人心念漢。
? 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這樣一段:“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說項羽沒人才,有一個范增,還把他氣走了,體現項羽自大,這樣的人如何贏得戰爭?當然是不負眾望的失敗了,走上窮途末路。
? 除了不會用人,項羽封的諸侯們死的死,叛的叛,只留下項羽獨自一人奮戰。齊、趙叛,劉邦叛,顧了這頭那頭失,結果導致大部分領土都到了劉邦手上,然后發大兵一舉攻下。對于“天要亡我”這種說法,只不過是項羽為了應付自己才說的。
? 最后一點,就是人心的轉移。從劉邦進關中約法三章民眾的歡喜,結果被項羽廢除,人們都會更希望劉邦可以統治自己。結果最可笑的場景就出現了:“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連個莊稼漢都不給項羽面子,可見人心思漢,項羽沒得民心的后果就是國亡。如果項羽走上正確路,沒準就逃亡,然后再與漢軍決戰,勝負就不一定了。
? 項羽,英雄一生,成功因為他英勇威猛、有血有肉,但他無與倫比的霸氣,也會錯失良機、誤信他人。失敗因為自己人性中的種種弱點的反映:不會用人、諸侯反叛、人心思漢。歷史選擇了劉邦,但也沒有忘記項羽,這位西楚霸王將永存于中華民族的記憶中。項羽的一生,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