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微信推出了下面的一個新功能
可以設置朋友只能觀看自己最近三天的狀態。
在觀摩了很多說法之后,我猶豫再三,選擇了第一個選項。
開啟了三天的朋友圈對外可見后,我感覺我的隱私似乎多了一層所謂的保障,很有安全感。
沒兩天的時間,有一個蠻要好的朋友私聊截屏給我,很氣憤的質問我,為什么我只能看到你最近兩天的狀態。明確表示不開心!
我當時啞語,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只是說,要保護我兒子的隱私。
她也很委屈的對我說:我就是想看你那可愛的兒子啊。
啊,好暖。
無獨有偶,接連有兩三個朋友,也私聊我質問了這件事情。
他們說有時候忙,會顧不得刷朋友圈,有時十天半個月才抽空看,為了撿重點,會直接看個人的相冊。你這樣設置,感覺沒有了信任感,是不把我們當朋友了?
原來我以為活躍度只在發狀態那一兩天里,沒想到還真的會有人去直接點我的頭像,看我的信息。
那一刻心熱乎乎的,被人在乎,關注的喜悅。
這幾天真的搞不懂,當時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的自己,是不是腦子進水啦。
是啊,我朋友圈里有太多太多我兒子和家人的照片,更多的是私生活??墒?,既然我已經發出來了,朋友們都會看到,哪里用得著害怕別人在多看兩眼呢。再說,我的朋友都是我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一個也沒有。
認真的想過以后,我把看朋友圈的權限,設置在半年內。其中有我自己的原因,半年,數百條狀態,足以細數一個人的生活。
其實,換位思考后,我也深深地自責。
如果別人這樣對我,朋友圈里屏蔽我,我也會很難過。有時,脾氣大了,我會直接刪掉他,生活都不愿意分享的人還做什么朋友。
我個人偶爾沒事的時候,也喜歡去看看舊時朋友的相冊,從最近刷到最開始的地方,看看他們的生活狀態。
經常一起玩的朋友,在那里會有我們一起并肩的鏡頭。不時常在一起的朋友,我會通過他朋友圈分享的生活,知道他過得怎么樣。新認識的朋友,相冊更有助于我了解他是一個什么樣得人,從而溝通更近了一個階梯。
如果從隱私方面來說,權限隨心。
可是,朋友圈朋友圈,顧名思義,朋友一起在網上玩耍的時光,如果大家都設置了權限,把自己的小圈子圈起來,那也就沒多大意思啦。
就像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城市買了房子。幾個門窗,組成的幾室幾廳。與老家那鄉間小路,出門都是塵土相比,自然干凈,整潔,安靜許多。卻少了些許的人情味,若是沒什么事,都是整日窩在幾平方的空間里細數光陰。自己再不主動些,或許十幾年的鄰居都是陌生人。
我還是愛老家的獨家小院,對于我這種難以斷舍離的人,再多的東西都放的下。出門都是熟悉的人,鄉里鄉親都是親人。那濃濃的人情,這輩子都忘懷不掉。
微信是我在上大學時才用神器,剛開始,它并沒有成為我的新寵,因為接觸并不多。后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用微信溝通,QQ用的頻率就漸漸減少。更多的是微信隱秘的功能,迎合了更多人某種隱藏的心理?,F在,微信成了我每日必點的APP,簡單,明了。
昨天閑了一會,打開自己的相冊翻看翻看,真的感觸頗深。四五年的時光,記錄了我時時的點點滴滴,帶著我和它一起成長。畢業,工作,結婚,生子……真的很感謝朋友圈這個可愛的小空間,讓更多的人在這里分享自己獨一無二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