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年,先祖始遷。
土沃水美,張王周連。
雄踞魯北,穩扎京南。
頰河養潤,世外桃源。
物華天寶,風雨無患。
人杰地靈,廣進財源。
民風淳樸,尊師重教,
長幼有序,禮讓恭謙。
碧霞元君,俗家歷練。
萬年古槐,庇佑平安。
春華秋實,粒粒飽滿,
馳名中外,可口香甜。
道路通暢,城鄉接銜。
新型社區,百姓歡顏。
仿子瞻公曰:不辭長作萬糧張人矣!
注:春華秋實,代指村中葡萄園中結的葡萄。
相傳,在慶云縣城西南十八里的地方,馬頰河的北岸,有個叫丁家林的大鎮店(就是現在的萬糧張村與王官村交界處正南,南趙村正東,南杜村正西),是個集市,又是個水旱碼頭,買賣鋪戶林立,來往行人川流不息,非常興旺。在丁家林大街的西邊,有個石姓富戶,建有后花園,人稱“石家花園”。花園里雇的有花匠和傭人,傭人中間有個石丫頭,剛來的時候還年幼,模樣長的十分俊俏。可到了后來,石丫頭長大了,卻生了禿瘡,頭發全掉光了,樣子十分丑陋,為此,被趕出了石家花園。石丫頭無家可歸,就淪為乞丐。乞討遇到有的攤販不打發,石丫頭就說:“你一天不開市”,還真靈,這個攤販真就一天沒有買賣。時間長了,商販們就嫌她老在案子前乞討影響生意,便湊了點錢,雇了丁家林一個叫王靈官的閑漢,讓他把石丫頭背到外地去,可沒等王靈官回來,石丫頭又出現在集上。商販們都以為王靈官把她背出去的太近了,就又多湊了點錢,囑咐王靈官一定要背的遠遠的。石丫頭只穿了一只鞋就被背到了泰山上。到了山上,王靈官放下石丫頭,坐在石頭上歇息。石丫頭問:“你把我背到這里來,這大老遠的想回去嗎?”王靈官說回去。等王靈官歇夠了,轉身剛要走,石丫頭一伸手,打了一記掌心雷。將王靈官鎮住,讓他永遠在泰山上服侍她。從此,石丫頭就定居在泰山上,后來成了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王靈官也成了一尊門神,被奉在碧霞元君祠門前西側。為紀念這位老姑奶奶,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我們這里的男女老少就會聚在一起,把好多繡鞋掛在樹上,好讓泰山奶奶享用。
《槐樹賦》
漢 王璨
惟中唐之奇樹,稟自然之天姿。
超疇畝而登殖,作階庭之華暉。
形褘褘以暢條,色采采而鮮明。
豐茂葉之幽藹,履中夏而敷榮。
既立本于殿省,植根柢其弘深。
鳥愿棲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