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識幸福
1.何為幸福
佛教認為:萬法唯心造。換句話說,幸福的根本是心,而不是金錢、愛情、地位等外界的一切。
2.對幸福的誤解
現代人認為滿足了身心的需求就是幸福。如:成功完成一例手術的外科醫生;給嬰兒洗澡的母親;與心愛的人走上紅地毯的新人。以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們是幸福的。然而,從佛教的角度來講,萬法是無常的,所有我們認為的暫時的幸福都不過是虛幻的,一切都是無常都會隨時變化。外科醫生不可能每次手術都成功;走上紅地毯的新人也可能婚后會彼此背叛...如果世俗人所認為的幸福狀態改變了失去了,那么幸福也就沒有了。
3.抉擇正確的幸福觀
1.幸福在內不在外
人們往往認為,達到某個外在的標準,就會獲得幸福。然而,事實確是,幸福無關乎外境,它只是內心的一種狀態。
2.幸福非常,乃無常
佛教認為,一切都是無常的。現在世俗人所認為的幸福終有一天會消失,人也最終也死亡。比如,一個美女的美貌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中慢慢衰老,如果她認為自己的美貌給自己帶來的是幸福,那么隨著年老色衰她只會感覺越來越痛苦。
二.欲求幸福,應該借鑒佛法的智慧
古印度的寂天論師曾說:“眾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币馑际牵拚叩男袨楹湍繕送车蓝Y,雖然他們希求幸福,但行為確實痛苦之因。換句話說,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不是要一味地追求外在的一切。追求不到自己感覺到痛苦,如果追求到了還會有新的欲望,更何況一切都是無常的,此刻的滿足不代表永恒終有失去的一天。
在佛教中,有大量面對痛苦和快樂的教言。佛陀對哲學、天文學、物理學等世間的一切都有開示。追求真正地幸福,應該深入經藏,學習佛教知識,往內探尋,讓自己的心得到歸宿。
三.幸福的小訣竅
1.要有面對痛苦的能力
現代的人面對痛苦的能力很弱,當遭遇戀人的背叛、破產等種種問題后有些人常常會選擇一切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佛教認為,生活中的任何不順,諸如貧困、生病,都可以轉化為修行的良機。因此,當我們遭遇逆境時,要善于反面挖掘出價值。比如,堵車的時候可以念念經,思考一切問題。當別人謾罵自己時,把它當做一次修忍辱的機會。
對于人生:一方面要憧憬光明,一方面要準備黑暗;一方面要夢想成功,一方面要準備迎接失敗。
2.滅除自私自利心
1.依靠大乘的利他精神,才能獲得幸福
佛教認為,痛苦來自于對“我”的執著,只要自私自利的心存在,痛苦就會一直伴隨著自己。佛陀和歷代大德講過,一切快樂的根本是利他,一切的痛苦根本是自立。
因此,大家應當將幸福建立在幫助眾生上,千萬不要傷害眾生,更不要殺害眾生。
2.如果達到了空性,就可以獲得永恒的大安樂。
人們牢牢執著的“我”,在本質上是不存在的。“心”也不存在。這種空性只有依靠佛教的理證,反反復復進行觀察、抉擇,才能體會到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養成了幫助眾生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修持空性,最終就會獲得開悟,那時的快樂遠遠超越物質所帶來的一切。
知識模塊集錦:
1.美國著名盲女作家海倫凱勒
2.“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他曾因反抗種族歧視而入獄27年,他寫過一本《回憶錄》。
3.英國哲學家羅素《中國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