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準備本來就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幼兒園通過教育自然就能實現為幼兒入小學做準備的目的。但是今天這個問題已成了一個全民關注的問題,有些成了部分家長焦慮的問題。特別是今年的疫情,幼兒園到如今還沒開學更有的家長甚至擔心孩子入小學的不適應,跟不上。
陳寶生部長在2020年教育部工作計劃中,特意提出推進幼兒園和小學科學銜接,制定幼小銜接方案,方案在未來的幾個月即將出臺,期待中……。
一、兩個銜接將《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銜接。將《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小學各科課程標準銜接,與《中國學生發展素養》培養目標進行銜接。
幼兒的幼小銜接并不是到了大班才突擊進行的,他不是突擊工程,而是全程準備長線準備。要在小班養成了很多習慣,會對中班階段產生影響,在中班階段養成了很多習慣,會對大班階段產生影響。很多影響是連貫的,是一點一滴積累的,雖然幼兒園沒有給每一件工作都貼上入學準備的標簽,但是他們都具有為幼兒入學做準備的作用。如幼兒習慣的養成學習品質的提升,理解能力的發展,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發展。都在為路小學做準備,幼兒園做的每一件事情,從生活到學習到自我服務等。每一項活動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學期的活動都是在為幼兒路小學做事不對,這是全程的準備。在關注全廠準備的同時還要抓重點時段到了大班尤其是大班,下學期又很快就要進入小學,要來要通過參觀交往,模擬等很多活動更真實的去了解小學生活。比如小學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小學生在干什么?小學老師是怎樣上課的?希望幼兒能夠對小學產生向往,讓幼兒產生自信。
二、兩個融入,幼兒教育活動的實施融入到一日生活當中和游戲當中。
在疫情的影響下教師指導家庭教育,家長可以在家里和孩子進行相應的日?;顒訉W習和游戲,鼓勵孩子將自己感到好奇的問題和想法記錄下來,可通過視頻微信等方式與小伙伴和老師溝通交流。在家庭中開展適當的親子游戲不僅促進親子之間的關系,也能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和學習品質,如和孩子一起尋找家里的各種繩子,嗯,這些繩子進行各種分類,運用粗一些的繩子做一些運動游戲,放在地面上擺上各種圖形,和孩子在繩子上走一走,可以用繩子跳繩,孔細細的繩子進行翻花繩,制作繩子貼畫,用繩子進行自然測量,給爸爸媽媽量量身高,你家里的桌子沙發量量長度,并用自己的小手把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還可以利用家里的鞋柜,筷子等等物品進行好玩的游戲,孩子們和家長朋友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就是最好的幼小科學銜接,爸爸媽媽和孩子可以一起制作行為習慣表,互相監督養成良好習慣。
在家里也可以進行游戲活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讓我們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創造未來,每天都做好幼小科學銜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