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巴菲特通過股票投資、企業并購等方式,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曾說過:“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在于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雪意味著好的投資標的,坡意味著持有的時間,如果你知道復利的威力,并且能夠從容應用于市場,那么你會有不俗的收益率。
很多投資人視巴菲特為“奧馬哈的先知”,不斷的學習他的投資思想和原則,試圖能夠在資本的洪流中分的一杯羹,但是事實卻老是碰壁,究其原因我總結如下:
巴菲特在26歲時已經開始創業,在隨后的幾年成立了好多個合伙公司,已經具備了20豐富的商業經驗,因為他在6歲時已經開始售賣可樂,期間又不斷的做起各種兼職和生意,他在那時就已經洞悉了商業的秘密。這些東西很多的投資人是不具備的,也在后天很難學習的,因為本質的內核——商業的素養是難以塑造的。正如騎士隊的詹姆斯教你打籃球,他會指教你怎么運球、如何投球、怎樣防守等等,但是很有可能你還是打不好籃球。因為他是他你是你。
在哥倫比亞大學時,師從“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巴菲特才真正的把握住了投資的真諦。在沒有遇到恩師時,他讀了很多有關投資和股票的書籍,它們看起來很過癮,但是沒有幾本是真正有用的。在19歲時讀到《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時,他恍然大悟,此書徹底顛覆了原有的投資觀念,那時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投資體系。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沒有名師指路,即使有名師,自己也不具備巴菲特在商業和投資方面的天才。
保險公司會有源源不斷的浮存金,能夠在股市低迷時,大舉在底部買入更多的股份,以期攤薄股票的平均買入成本。對于很多股民而言,不會有太多的閑置資金,在股市大跌時還能夠果斷加倉。其實投資者應該一手持有股票,一手持有現金,這樣就能可進可退。
再就是中國股市以短期博弈為主,這其實無異于賭徒在賭場里面賭博。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中,企業上市的目的在于轉移財富而不是創造財富。上市的公司有很多,但是退市的寥寥無幾,市場不就是優勝劣汰的嗎?證監會的管理不夠規范和嚴格,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不夠。在這樣的市場中要想讓價值投資的理念橫行,簡直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