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資源,它有若干的選項,被選中的那個選項,它的成本是那些所有落選的選項當中,價值最高的那個。簡單說,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同時,負面的感受不是成本,而且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做一件事情,負面感受并不是你的成本,因為負面感受并不是你放棄的代價,這是很多人容易產生的誤解。
而對于“放棄了的最大代價”,這是一個想象中的概念,因為是放棄了的,沒有實現的,那么對于這個代價究竟應該怎么評價?
對此,很多人又會錯誤的認為自己放棄的最大代價是由自己決定的,實際上,這個付出的代價是什么?到底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的評價,比如一間店鋪的使用成本實際由社會整體租金而決定,并不是說你擁有這個店鋪那么你的成本就是0,因為你放棄了出租這個店鋪可能換來的租金。
而且貨幣成本也有別于全部成本,全部成本還包括很多其它成本,比如時間成本,資源成本,注意力成本等等很多,不能只盯著錢這一個方面。總之,放棄了的最大代價包括什么,全部成本就應該包括什么,而不僅僅只是貨幣成本。
最后,有選擇就有成本,沒有選擇就沒有成本,當我們沒辦法再做選擇的時候,就不存在成本,所以說沉沒成本不是成本。而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每當做決策時,應該考慮的是在當下的投資回報率,而不應該再去考慮此前的投入有多少。
我們在關鍵時刻有什么樣的選擇,我們后來的一些選擇,就取決于這個關鍵時刻的選擇。有時候我們稱之為“憲法時刻(Constitutional moment)”,就是你定你的操作系統的那一刻。
今日得到
今天看到的感觸頗深的一句話:如果你確有能力,你就會非常清楚你能力圈的邊界在哪里。沒有邊界的能力根本不能稱之為能力。----查理.芒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