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收到北方朋友的一個微信: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是白居易的詩《問劉十九》,正感嘆朋友好雅興,接著她發來一張圖片,路上冬青葉上有薄薄積雪。
才知道,原來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小雪。翻開朋友圈里,看到很多關于小雪的圖片和文字。都很美,“小雪”這個名字本來就很美,聽著安靜,純凈。二十四節氣最可愛的名字,或許就是“小雪”了,這天出生的孩子肯定很多人叫“小雪”,估計沒有誰的名字會叫霜降,驚蟄,芒種,大暑,大寒的吧。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如果說節氣中白露,寒露,霜降是因氣溫下降水汽凝為水珠,發展到冷凝為霜,那么小雪則是寒氣降至零下冷凝為雪。進入小雪節氣,意味著氣溫持續走低,天氣寒冷,降水狀態由雨變成雪,但是此時由于氣溫還不是特別低的時候,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
這一時節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狀態,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氣象學上稱之為“濕雪”;有時還會雨雪同降,叫做“雨夾雪”;或者晝融夜凍,甚至剛開始下的不是雪,而是霰。霰,各地的俗稱繁多,比如雪籽兒、雪糝子、軟雹子、雪豆子等等。
霰,有時仿佛是雪的序曲。《詩經·小雅·甫田之什》中便有“相彼雨雪,先集維霰”的描述。白居易有詩“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煙火盡,霰雪紛,天地安靜,愈顯得人聲喧嘩。張若虛也有詩“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這清輝之下的霰飛就成了極美的景。
小雪清寒多詩意。這詩意的小雪,古往今來多少詩篇文章無不和雪纏綿悱惻,情深意長。
我喜歡初唐宋之問的“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此句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中以“林花”比雪花,可見詩人對“庭霰”的無限喜愛之情,全然沒有小雪時節的陰冷,反而充滿了春日的生機與暖意。
我還喜歡另一位唐代詩人戴叔倫的《小雪》,詩云:“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此詩寫得平淡自然,輕盈靈巧。小雪時分,花雪百看不厭,如素蝶隱于山巒;詩人倚坐窗前,望著片片飛落的雪花,晶瑩剔透,更覺心生寒意,愁緒滿懷。
還有一首別致的“小雪”詩作,是北宋初年文學家徐鉉的《和蕭郎中小雪日作》,詩曰:“征西府里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寂寥小雪閑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平易淺切,真率自然。
日暮下,征西府中,詩人正試用新爐煮茶,籬邊殘菊,臥在池水中,塞外的鴻雁向著晚霞飛去;在寂寞中打發“小雪”這空虛的日子,兩鬢又多了幾許花白,這叫人無奈的逝水年華啊,真讓人惆悵不已。
小雪,農歷十月中,片片互玲瓏。都是記憶里的雪了。天氣變暖,移居上海,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霰雪紛飛的天空,更別說漫天的鵝毛大雪了。無比懷念有雪的冬季,寒意清澈,雪后大地一片純凈。
在日本,11月被稱為“雪待月”或者“雪見月”,是一個期待并迎接初雪的時節。初雪,初戀,初心,都是令人心動,可以獨自美好的字眼兒。
小雪時分,珠雨遇寒,將霰凝雪。山日西斜,去鳥歸云。一派清寒,此時節,有很多的雅事可做。最適一二好友試茶,三四妯娌負暄,五六家人圍爐,七八同學瞻星,九十同事嘗酒,唯一人臨帖對畫觀雪。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就是說由于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小雪時節,閉塞成冬。關鍵詞就是:封。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從前,人們很喜歡以小雪時節是否降雪,天氣如何來推測和安排后續的氣候和農事。
小雪下雪雪盈尺,來歲豐年笑彎眉。
小雪收蔥,不收就空。
小雪鏟白菜,大雪鏟菠菜。
小雪降雪大,春播不用怕。
小雪不見雪,大雪滿天飛。
小雪時節降雪,是“守常”,是對氣候規律的遵守,是來歲豐年的保障。如果沒下雪,那就需要大雪時節補償一下了。小雪之后,南北方各地的人們,根據當地的習俗也開始制備冬季的美食了。
時節有令,萬物有序,天地安靜。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
小雪,清冷,且清明。小雪之夜,溫一壺淡茶,翻一頁詩詞,聽一曲《白雪》,幽遠高古,有凜然清潔,雪竹琳瑯之音。
不知,你那里下雪了嗎?
365天極限挑戰訓練營 第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