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行動743/1001(17.10.10)
1.
陪孩子看動畫片《石頭與空空——悲喜一念間》:
下雨天,空空發愁自己的香沒法曬香,曬不干影響了交貨,嗚嗚......
晴天,空空發愁自己的雨傘又賣不出去了,嗚嗚......
(畫面上),石頭把兩個空空調換了個個兒;下雨天賣傘,晴天曬香不影響交貨。無論晴天和雨天生意都好啦。
這是寶寶看的動畫片,可是卻禪意很足,我們大人何嘗不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總是選擇愁苦和煩惱,而忘記選擇了快樂。
每件事都有一體兩面,是喜是悲,全都在一念之間。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當事情來了,你是相信好的還是相信壞的?
2.
二戰時期,一個信仰基督教的老太太被一個猶豫的士兵殺害時,老太太看著殺她的士兵說:孩子,你別內疚,我選擇原諒你,因為這不是你的錯。(原話好像不是這樣說的,意思是這么個意思,留給了士兵震撼性的思考。)
即使一個死去的人,臨死前也可以選擇自己對別人的態度和自己的死法。
我們中有多少見證過一個垂死之人表現出來的高尚情操,以及在生命盡頭表現的無以倫比的博愛之情。
看到朋友的朋友圈發了一個這樣的帖子:
動車臥鋪上,對面一媽一孩,媽教孩英語,孩頑皮,學習不認真,媽威脅之,你再這樣我以后再也不給你玩具啦,看著孩子委屈的樣子,我都快哭啦,趕緊出來到走廊躲一躲。簡直就是一個指責者和一個受害者。
朋友看到這樣的媽媽是很無語了。
是不是孩子不聽話,父母就可以大喊大叫,威逼利誘,可以扔在馬路上說“不要你了”?
孩子出生時,我們無私的愛孩子,建立了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賬戶,可是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就覺得她怎么那么不聽話,我們開始要求,甚至打罵,不斷的從情感賬戶里支出,存儲越來越少了,甚至有一天透支了,父母還全然不知。
對待別人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生命的質量。
3.
你把你的選擇權交給了誰?
你小時候有沒有不喜歡某個老師而不喜歡上某門課?
你開車在路上因為別人別了你一下,你怒發沖冠,非得別他一下?
你被人瞅了一下,就說“瞅啥瞅,想挨抽呀?”就要上去打他?
你覺得你被人傷害了,就一蹶不振,無法從被害的陰影里無法抽身?
你是否經歷過過:
如果我爸不逼我上這個學就怎樣怎樣?
如果我嗎不逼我結婚就怎樣怎樣?
你甚至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給你你的爸媽?
推卸給周圍所有的人?
這樣做的惡果是什么呢?你會刻意的讓自己不幸福。
因為你不幸福,才能證明你爸媽當年對你自己所作的事情是錯的。
你根本沒有給自己的人生建立責任感。
我們是否可以換一個角度,這樣來思考:
不是我爸爸逼著我上這個專業,而是我選擇讓我爸爸開心;
不是我媽媽逼著讓我嫁這個人,而是我選擇讓我們的家庭和諧;
我們有能力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加幸福,不要輕易放棄自己選擇的權利。
4.
“世界上最丑的女人?——麗茲維拉斯奎茲,骨瘦如柴體重只有26公斤;有眼發藍且已經失明,因為骨瘦如柴,所以被稱為“骷髏女孩”。
她的身體幾乎不能夠儲存任何脂肪,為了保持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她每天要吃60餐,大約每15分鐘就要進食一次。而得這種沒有脂肪的怪病全世界只有3人。醫生也束手無策。而她......
談及自己非常難受的時光時,始終面帶微笑,特別輕松的說出來。她說其實自己直到上小學之前,都沒意識到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因為她的爸爸媽媽給了她和別的父母一樣的愛。
父母的愛給她活下去的勇氣,她開始思考:難道就因為別人的眼光,真的要失去自己原本快樂的生活嗎?
“即使有時在黑暗的時刻,這些事情好像看起來永遠不會好轉,如果你有信心,繼續鼓勵自己,你最終會度過一切。”
是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如果你不把別人傷害你的權利交給別人的話,別人是沒法傷害到你的。因此,傷害我們的并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對于悲慘遭遇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