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作出系統部署。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十三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持續加力。各地區各部門要抓好中央一號文件貫徹落實,采取有效措施強農固本,抓好“三農”工作,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扎實推進鄉村全面全面振興。
穩產保供,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目前我國糧食產量首次超過1.4萬億斤,但總體上仍處于供求緊平衡狀態,抓糧食安全不能松勁懈怠。要持續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嚴格耕地總量管控和“以補定占”,將各類耕地占用納入占補平衡統一管理,分類有序做好耕地“非糧化”整改,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要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加強農業生產“防”“治”“節”,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端牢“中國飯碗”。
慎終如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要慎終如始扛穩責任,進一步優化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機制,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強化底線思維,對潛在的返貧致貧風險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致貧。推進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提升幫扶措施實效性針對性。加大產業和就業幫扶力度,改善發展條件,增強“造血”能力。加強幫扶項目資產規范管理,確保能夠有效地、持續地發揮作用,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因地制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當前,城鄉融合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縣域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主戰場。要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富民產業,做好“土特產”這門文章,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建設模式。要用好深化改革這一重要法寶,來破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在“三塊地”上進一步下功夫,保障農民的基本利益。鄉村發展還離不開“軟環境”的打造。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移風易俗,加強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吸引培養更多地鄉土人才服務于鄉村,不斷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長風萬里啟新程,沃野千重織錦繡。三農問題始終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聚焦第十三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件一件解決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好政策執行過程中簡單化和“一刀切”,定能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走好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