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似乎生活在了冬天,恰巧遇見路邊一株株玉蘭傲然枝頭,這才把心拉回春天的日子里,這路邊上的玉蘭也是因百米大道的完工才開始種植的,喜歡它花苞朵朵,肥肥的像星空中微微彎著的月牙兒。沒有任何綠葉的陪襯,倒是免去了幾分應有的嬌羞。這樣看,普通至極,一顆萬物之間的草木而已。僅憑幾分剛毅的風骨,也是為了迎接這滂沱的春天盛事。教人如何抹去幾分忽然的感動。
我成長的村子里沒有玉蘭樹,直到十六歲,在高中的校園里,剛好遇見它。看到它靜默枝頭,潔白如雪,竟會生出陣陣憐愛。婷婷向上開出的碩大花朵看上去與蓮花極為相似。那時候很喜歡耐心地去觀察一朵花的寓意和形態,甚至給予它最美麗的名字和象征意義,或許,這樣的我才能被歲月真誠地去對待。后來慢慢得知。它的名字叫玉蘭。玉蘭花,一聽就是位嫻靜,又有幾盞熱烈,冷艷,且有端莊清秀之凡塵女子。比不得桃花,梨花,杏花,那份淡淡艷麗的憂傷,那份擋不住的風韻猶存。
每當走到那條種滿玉蘭花的碎石子路邊,都會輕輕抬頭,以45度的仰角姿勢去觀望那長成琉璃的花瓣,清清涼涼的淡雅,恍如只飲甘露,與煙火格格不入。迎著春日里搖曳多姿的風,大朵大朵地開向天空的周圍。仿佛她要與你訴說:素面粉黛濃,玉盞擎碧空,何須瓊漿液,醉倒賞花翁。
且在仰望時,所有的煩惱會在一瞬間煙消云散。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擋那一片風景的靜止與呈現。后來,六月的雨中,我們匆匆而過,只在玉蘭樹下用照片定格那幾年的時光,卻再沒有駐足觀望過,或許它還記得曾經有一位少年,陪伴了它幾個春秋。
從第一次遇見玉蘭花之后,就開始尋找有關它的寓意。玉蘭花的寓意很美好,賢德、純潔、雅俊。想起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我認為她應該是民國時期,稱得上如玉蘭花一樣的女子了。她為愛忍辱負重,赴一場‘’蝴蝶飛進滄海‘’的命中注定。徐志摩的離開,并不能讓她失去對滾滾紅塵的生活信念和惦念。盡管有些出其不意的憂傷接連上演,但她仍然像一朵癡熱的玉蘭花,迎著開春的堅毅品格,一直保持著內心風景的儒雅風范。最終走向自己最熱烈的盛放,花香四海。
總喜歡站在一樹玉蘭花下,看那碧空如洗,陽光清澈,花香披肩,不摻和任何的雜念,只接受時間許給我們的一箋素穆光陰,緩慢地去虛度,緩慢地擁一縷碎月清歡入懷。與每一朵玉蘭花輕語呢喃,或惜惜相望。
高中要好的朋友對我說,用玉蘭花可以泡茶,那時經常就會站在樹下,等風來,吹落片片花瓣,一一拾起,沏一杯冒著熱氣的香,香氣就會鋪滿了春天。
如今,回家路上,種滿了玉蘭花,一看到它,一場場有關它的往事又歷歷在目。似乎也看到了玉蘭樹下彎腰拾花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