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目的和目標
目的:找到情緒的痛點,覺察它,使用分身能力去處理情緒。我們經常會陷入到負面的情緒中難以自拔,如何覺察其實是小我在起作用,并適時用分身能力去處理。
目標:理解并應用
什么是小我?
小我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剛出生的嬰兒并沒有小我,他們心性單純,多是本能行事。當孩子成長到兩歲以后,開始有了思考,小我出現,并伴隨孩子的成長逐漸成長,它的養料是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越多,那么小我成長的越為強壯。如果小我成長到如大象一般巨大時,那么可能理性的我將無法控制小我,那么整個人都將被小我所驅使,成為一個負能量之人。現實生活中不乏此種案例,如很多人做任何事只要不順利就是埋怨,埋怨所有的人和物,甚至老天爺,而從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樣的人小我異常強大,我們只有停止用負面情緒喂養小我,讓小我的能量越來越小,我們的理性的我才能追求幸福和快樂。
負面情緒的積極意義
喂養小我成長的負面情緒都是由人性中的恐懼所形成的,這是基因趨利避害的特性所形成的,我們無法消滅他,因此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但是每一個負面情緒背后都有積極的意義,我們如果挖掘出負面情緒后的積極意義,再轉換積極主動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和實踐,我們就能夠最大程度上去接受其積極的一面,改變為更好的自己。
憤怒:準備對一個不能接受的情況作出改變的行動。
痛苦:使我們避開危險。
憂慮:把精力集中中自理一件當時最重要的事。
討厭:需要擺脫或者改變。
悲傷:從失去之中取得智慧去更珍惜尚擁有的。
后悔:找出一個得不到最好效果的做法中的意義。
慚愧:一件表面完結的事尚有需要做事的部分。
緊張:需要額外的能力去保證成功。
躊躇:一些內心價值的定位尚未清晰。
無可奈何:已知的方法全不適用,需要創新突破思考。
困難:覺得須付出的大過可得到的。
害怕:不甘愿付自己以為需要要付出的
處理情緒的五步法
1 覺察 ?通過情緒觸發器覺察到負面情緒的出現,利用分身術,和小我進行對話。
2 傾聽 ? 認真傾聽小我的需求,所表達的內容
3 理解 ? 理解小我的話的真正含義以及目的
4 調整 ?調整情緒能量的質量和方向,尋找負面情緒后的積極意義。
5 行動 ?安排下一步性行動。
覺察的四個階段
1 不知不覺 ?如果處在這個階段,當情緒爆發時,根本沒有任何控制的意識,完全是被小我所支配。
2 后知后覺 ?這個階段比較容易達到,了解到了小我,上了這堂課,就可以達到這個階段。我們經常會在情緒失控后又反思自己是否做過了?這其實就已經是后知后覺了。當經歷這個階段的時間比較漫長,需要長達幾年的時間。
3 當知當覺 ?念頭一起,自己立刻可以覺察到。小我一做反應,立刻就可以覺察到小我,進而用理性的我去思考,選擇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方案。
4 先知先覺 ?這個階段并不是難以達到或者不存在。當事情未發生的時候,就已經覺察到,這個可以通過過往的有效經驗來提前做到,因此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機制,避免出現風險。
課程感受
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任何一種負面情緒后面都隱含了積極的意義,我們可以積極去選擇積極的意義,轉換角度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