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王小波?
?《我的精神家園》是王小波的一部雜文自選集。一切闡述的出發點來源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話題大多涉及他對生活方式、電影等媒體的看法以及國外見聞的思考。從身邊小事入手,以犀利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理想的精神家園,電光石火般讓人幡然驚醒。
我們在他的精神家園中穿行著,感受著他對思想,對自己,對寫作的真誠,領悟著他思考的姿態、深切的人文關懷、平實豁達而寬容的理性精神。徜徉其中,我們分明聽見了他從天堂里發出的笑聲和他充滿機智妙趣的耳語。
有人曾這樣說過:“《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充滿睿智的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園,是使人憂傷的幽默。”
全書分文化篇、藝術篇、社會篇三部分。王小波以一種近乎殘酷的坦誠與直率,道出了我們身在其中卻從未慮及的生活,這就是真實,使我們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會中間。因為他,我們知道這世界還有智慧,還有有趣存在,其幽默風趣的語言以及真誠的感悟,深深的吸引了萬千讀者。
有意思,有趣,仿佛是他做一切事情的出發點,人生如此短暫,似水流年,如果不能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里面,讀一些有趣的書,交一些有趣的朋友,做一些有趣的事情,那么人生又有何存在的意義呢?
看王小波先生的雜文,并不是看他針砭時弊的嬉笑怒罵,而是被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所感動。他雖有趣,卻不吊兒郎當,而是生活得非常認真。
伴隨著王小波的批判與嘲諷和幽默,暢游了他的精神家園,覺得他是一個特真實的作家,用最樸實的話語向我們表達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中一些事物的最獨到的見解。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里說過: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十三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這個家園里外觀不美麗,房間不夠多,沒有庭院,沒有苗圃,但可以有無盡的快樂,無盡的幸福。
“安徒生寫過光榮的荊棘路,他說人文的事業就是一片著火的荊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著。當然,他是把塵世的囂囂都考慮在內了,我覺得用不著想那么多。用寧靜的童心來看,這條路是這樣的,它在兩條竹籬笆之中。籬笆上開滿了紫色的牽牛花,在每個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藍蜻蜒。這也是我的精神家園,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不僅在書中可以看到,但是要堅信,要懂得體驗與尋找。”
王小波的精神家園始于童年時期的那些被封鎖住的書籍。牽牛花盛開的花園,紫意盎然,空中的閃爍的蜻蜓的靛藍渲染出了一片水墨畫的意蘊。這就是人生的道路。這是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家園,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東西。人生的經歷是一種財富,因為我們的所見所聞都是筑建起我們的精神家園的一點一滴。枯燥,暗淡無光的童年會在我們的家園的天空之中蒙上一層灰蒙蒙的霧。但是生活中亦是有著點點滴滴的陽光。拾起幾朵小野花,裝扮著我們的家園。
王小波的雜文給人的精神享受遠遠超過小說,小說看過之后最大的感覺是,寫的 好,語言用的很樸實卻很巧,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是一種無聲的控訴,一種沉默的吶喊,雜文每篇雖短,但是每篇即使放在現在也非常的應景,完全沒有被20年的時光所淹沒,反而更覺得先知先覺,在歲月中熠熠生輝,這種對社會和人性的透視與分析深刻而生動,他所指出的問題非常有前瞻性,很多問題至今仍未解決,甚至至今越加嚴重,更為突出。
?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
愿在長路漫漫的人生中,讀書成為你對抗歲月流逝的最好方式。
愿每一本書都是一道燭光,即便微小如豆,也能在漆黑的夜里,給你力所能及的光亮
唯有讀書,既讓你及時審視內心,又讓你抬頭看到詩與遠方。
配圖源于網絡,感謝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