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吃飯,主人家越是好客,餐盤越是飽滿
滿滿的,是熱情也是習慣
餐廳用餐,星級越高,偌大的餐盤
卻只有點點,說是品味
豆? 花? 飯
網上流行過一個段子:
說是做豆腐生意保險: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腦,做薄了是豆腐皮,萬一賣不出去擱臭了還可以做臭豆腐 ... ...
我想這段子手肯定不是重慶的,因為在重慶還有一種豆制品,稱之為:豆花!很多人會問是豆腐做的花?還是豆腐腦的另外一種叫法?不不不,豆腐腦是豆腐腦,豆花是豆花。
前些日子,也有人問我:餛飩、餃子、抄手的區別。
作為一個沒有見過什么世面的吃貨,我就簡單狹隘又粗暴的分了分:
1、餛飩皮兒薄,配有海鮮湯(蝦米紫菜等)食用,大都清湯;
2、餃子皮兒厚,北方食用時,大都不在同一容器里無湯無額外蔬菜(電視里看來的... ...),沾料來吃;南方食用方法更有花樣,可蒸可炸可煎可煮,很多即使煮餃子,也同湯和蔬菜同盛在碗里,可再加佐料(蔥姜蒜、辣椒油醬油食醋等等)拌勻而食;
3、抄手皮介于餛飩和餃子皮的厚度之間,大都煮來同湯、蔬菜同食,餛飩類的清湯底也可,還可配佐料偏重的紅湯食之... ...
我剛剛百度了下抄手,然而是這樣的百科
還是回到豆花的話題上來吧!
小鎮里的豆花飯,大街小巷四處皆有,說一日三餐可食,也不顯夸張。
豆花的制作過程大抵和制作豆腐相差不遠,口感卻是大有不同,豆花更潤軟細嫩,但是吃的方式,相對豆腐較為單一,大都配以蘸料入口。
小小一碟蘸料,確實十幾種配料相輔相成。
(邊寫邊開始吞口水)
據說小鎮以前家家戶戶都會點豆花兒,這里鄉間或場鎮的主人待客,大都喚著:走,(到我家)吃點豆花兒飯;走嘛,(餐館)豆花兒飯還是吃點撒 ... ...說是一餐豆花飯,很有可能真的就是豆花、蘸料和飯;還有很大的可能是,除了豆花,還配著燒白、粉蒸肉、青椒鯽魚、燒臘、野山菌... ...滿桌子的各種美味。
地方文化真是特別,一餐豆花飯,可以是最簡便餐,也可以是最高標配。
就如中國文化,簡簡單單幾個字,不同的語境語氣說出,便有無限的意義。
福利食譜:番茄平菇丸子湯
食材配料:番茄,生姜,肉餡兒,平菇,香菜,蔥,食鹽,淀粉,雞蛋
制作步驟:
1、熱油,一半生姜切塊、兩段蔥頭,下鍋爆香,番茄切片下鍋翻炒至粘稠;
2、加適量飲用水,加平菇和另外一半生姜片拍碎下鍋熬香;
3、肉餡兒由蔥花、食鹽、芝麻油、淀粉、雞蛋拌勻后用勺子刮成接近球狀下至熬香的番茄湯鍋。
4、丸子漂浮在湯面,便可加點香菜,盛來食用。
橙子,80后
一個審美偏差,想要進步的偽文藝青年
執意堅持記錄生活點滴
照片,如同日記
成為回憶里最重要的線索和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