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淺閱讀與深閱讀。兩者的區別不是讀書時間的長短,也不是有沒有摘抄名師名句,關鍵的區別是有沒有思考,有沒有把感情帶入,引發自己的大腦運轉。如何引發思考?一是與孩子讀同一本書,讀后交流中引導孩子思考的角度;二是帶入生活,比如讀福爾摩斯,讓他們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玩觀察游戲,引發孩子代入感;三是少看電視,不看肥皂劇,肥皂劇是形成淺閱讀而排斥深閱讀的重要障礙,即使看電視推薦看紀錄片為主,紀錄片本身也是一步步引發思考,講明緣由的過程。
2/好詞好句。閱讀,要善于好詞好句的積累。每本書不在多,三五句即可,在摘抄時注意幾點,一是分類,人景事,人又可分外貌心理,老人小孩,男人女人等等,根據小學作文要求來分類,根據孩子的喜好來分類。二是多用,在孩子家里寫作業時,提醒他們參考自己的好詞好句本,不要怕孩子形成抄襲的習慣,這是一個轉化成自己內容,活學活用的過程,要多鼓勵。
3/要積累的詞匯。一是成語,約定俗成的常用說法,讓文章更加凝練。但成語要視情況,低年級多運用,提高層次,但高年級不要總出現簡單成語,更需要細節的勾勒和描寫了,可以把成語內容展開來說,提高文章生動性。二是細節的描寫詞,如量詞的積累(瀑布,彎彎的月亮),表示顏色的詞(紅,酒紅,玫紅),衣著的描寫,段落銜接的詞(首先其次然后最后),表示程度的副詞(很、非常、十分),表示比喻的詞(宛如、好似、恰似、就如……一般),表示說、看的等動詞。
4/運用成語、典故。要將成語還原到故事之中《中國典故故事大觀》。沒有故事的成語,只能量的提升,找共同點歸納,詞語接龍,一字成語,都和生肖有關的詞語,千*萬*,*言*語,每天積累幾個。
真正的能耐不是應試,而不會應試就說明你沒有能耐
5/語感培養。一是誦讀,5-15唐詩三百首,朱自清《春》等。二是學貫,10歲開始,旁征博引,學貫古今,側重在深閱讀,避免成功學,心靈雞湯,成人化小說都不要,重在經典。三是涉獵,15-25,什么都可以讀,即淺閱讀。
6/書單。圖畫書,古書典籍(中華書局),文學類,紀實類,思想類(哲學政治),科學類,實用類(心靈雞湯,經管類),工具書,教育類,歷史類。讀書次序:圖畫書——文學類(小學進入。兒童文學,短篇,中篇,世界名著)——科學類(三年級,十萬個為什么,小牛頓科學館,昆蟲記)——古典類(從讀的懂開始,不是小時候的背,四五年級左右。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古文觀止)——歷史類(四五年級,到初中,結合教學更好,稍晚于古典類,不是歷史故事。)——紀實類(高中開始,為議論文做準備,了解中國社會,還有南方周末)——思想類(大學后)——實用類(工作后)——工具類(貫穿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