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新僑飯店
【知·食】的目的,是將準確的、真實的、純粹的飲食內容推給真正喜愛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歡。
裸食說
大約是三十年前,一群日本人組團來到中國,對北京、上海、廣東和四川這四地的名菜名店一一探訪。有趣的是,當時的日本人可能不知道川菜的存在,在準備上飛機前,被四川人拉住,才得以讓這今天威名遠揚的菜系被收錄其中。
在一部關于川菜的紀錄片里,知道了這套書。立馬搜索并找到了日文版,無奈不懂日文,只得放下。
某天,找了個日文翻譯,看能否翻譯一下。這翻譯的朋友也真心負責,竟然跑來說:“這套書有臺灣版的。”
當下真的感激不盡。畢竟,翻譯這套書的金錢亦或時間成本都實在高昂。幾經波折,中文版終于到手,雖然外殼相比日文版那是不堪入目,但好歹也是珍品了。
【萃華樓飯莊】
【題記】
傳統的山東名菜芙蓉雞片,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吃雞不見雞。
眼睛看不到一丁點雞肉,但只要嘗一口,就能感覺出雞肉的味道。
一片一片的雞肉片,就像芙蓉花瓣,又似一捧初雪……
《知·食》推出《中國名菜集錦》專題,以名店、名菜為主題。用今天的語言和閱讀習慣,重新編撰這套三十年前的巨著!不忘初心盡綿薄之力,以期能以此回顧曾經中國的名店名菜、地方風味、飲食文化、烹調藝術……
乳白色的烏魚錢,漂浮在透明的湯上……
新鮮的滋味,清爽的酸味,又帶點恰到好處的辣味……
這味道太美妙,幾乎沒法用語言形容。
位于王府井大街北口的萃華樓,是北京赫赫有名的山東菜餐館。民國29年創立的萃華樓,不久便聲名鵲起角,日益興旺。
萃華,表示集名菜精華于一身,與豐澤園、同和居三足鼎立。
【清湯燕菜】
燕窩 清湯 鹽 紹興酒 白糖
清湯是把雞、鴨、牛肉、豬肉等食材,放入水中煮開,撈去浮沫。
然后將雞膀肉泥,分一次或兩次放入湯中。等湯煮出香味后,撈去泡沫,就做好了清湯。
清湯略帶黃色,但透明見底,味道鮮美。
燕菜席或燕翅席,是中國高級的宴席。
這樣的宴席,以燕窩為首。可見,貴重的燕窩,是當時烹調的頂級食材。
清康熙年代(公元1662-1722年)的《調鼎集》精選了23道菜,其中最高級的便是燕窩。
那時候,能吃燕窩的都是有口福的人,而且讓人終身難忘。
燕窩,其實就是海燕的巢,一般有官燕、毛燕和血燕等品種。
其中最高級、品質最好的,是官燕。那時候,官燕大多是進貢給朝廷的貢品。
萃華樓用的就是這種官燕,白中帶點透明的黃色,根薄,燕羽全無,就像把碗切為兩半的形狀。
高級宴會上的清湯燕菜,用雞、鴨、牛肉等食材精心熬制的清湯,與貴重的純白燕窩一起烹調。
做出的菜肴令人贊嘆,正如蘇東坡的名言“未去先說饞涎垂。”
【醬爆雞丁】
雞胸肉 黃醬 紹興酒 太白粉 雞蛋清 熟豬油 白糖 芝麻油 姜
黃醬,就是北京特產的大豆醬,用大豆、面粉、鹽加工而成。
濃黃色的黃醬、口感細膩,咸中有獨特的香味,經常用在炒菜和醬菜中。
四川名菜——京醬肉絲,用的就是北京的黃醬。
醬爆雞丁,是一道山東名菜。
醬爆是從油爆派生出來的一種爆法。爆,就是利用高溫油烹熟食材,速度最重要。
醬爆,先把預備好的食材,裹上蛋清和太白粉調成的面衣。然后入油鍋中,炸到五分熟,再迅速醬炒而成。
因為,醬爆需要在短時間內,均勻加熱食材。
因而,食材一定要無骨、厚度與粗細一致,才適合醬爆。
醬爆的特色在于,湯汁的濃度適中,食材均勻入味,吃過后湯汁不留盤底。
要做好,還是得技法熟練。
【清蒸鴨子】
填鴨 火腿 香菇 玉蘭片 青菜 清湯 蔥 姜 紹興酒 白糖 鹽
清蒸,是用蒸汽加熱的烹調法。把食材放入深碗中,加調味料和清湯,入籠蒸熟。
蒸的火候,根據不同的材料和烹調法而改變。
強火速蒸,能完美的保留食材的原味,而且肉質細嫩。
中火慢蒸,能充分保持食材的形狀,熟透后的色澤也很漂亮。
清蒸的時候,蒸籠中有大量的蒸汽,食材的水分不會蒸發,因而能保持原味。
從拔過毛的填鴨右翅膀下方入刀,清除內臟,洗凈后用熱水燙過備用;
將處理好的填鴨裝入鍋中,加入蔥段、姜片、鹽、清湯調味,入籠蒸2小時后取出。
把蒸汁放入鍋內,去除灰汁、蔥、姜,加入適量的清湯。
用切成花樣的香菇、玉蘭片、火腿和蒜芽裝飾在鴨身上。最后將少量的白糖煮開后,澆到蒸鴨上即可。
這道高級宴席的主菜,肉嫩湯美。雖然用肥鴨,但味道卻清爽淡泊,這是清蒸的功勞。
【芙蓉雞片】
雞胸肉 梭魚肉 雞蛋清 清湯 紹興酒 蔥末 姜末 鹽 白糖 熟豬油 太白粉
這道傳統的山東名菜,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吃雞不見雞。
也就是說,眼睛看不到雞肉,但只要嘗一口,就能感覺出雞肉的味道。
芙蓉雞片,有兩種烹調法。
一種方法是:把雞胸肉、少量的梭魚,剁成泥狀。然后在肉泥中,加入蛋清和調味料拌勻。
鍋加熱后,涂上一層油,加入炒過的雞片。撈起瀝油后,加勾芡即可。
另一種方法是:將雞胸肉、梭魚調成的糊狀物,從弱火加熱過的鍋子邊緣放入。
煮呈片狀后,勾芡即可。
這兩種烹調法的要點,均在于火候。
用強火,有損菜的色澤;用弱火,又無法做成片狀。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掌握這技術尤其困難。
做好的菜色,一片一片的雞肉片,就像芙蓉花瓣,也像一捧初雪。
整盤菜,像一朵盛開的芙蓉花端莊清麗,味淡細嫩。
【香蕉鍋炸】
雞蛋黃 面粉 白糖 香蕉精 太白粉 花生油
在滋味濃郁的宴席后,來一道甜食,中和辣味與油膩,是最好不過的了。
香蕉鍋炸,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看起來很像香蕉有木有?但是有圖不一定有真相。
這道菜雖然色香味都像香蕉,但卻是用蛋黃、面粉、白糖和香蕉精做出來的。
先打散蛋黃,加入面粉、太白粉、白糖拌勻,再加水拌成糊狀。
開弱火加熱鍋子,將適量的水煮開。
在鍋中,一點一點加入糊狀蛋黃,攪拌到黏糊糊的狀態。然后滴上幾滴香蕉精拌勻。
關火后,將糊狀物裝到平底容器中。等到充分冷卻凝固后,切成細長條,裹上面粉。
然后入熱油鍋中炸好,裝盤撒上白糖即可。
做好的香蕉鍋炸,外脆內軟,入口生香,是不可多得的傳統名菜。
【油爆雙脆】
豬肚頭仁 雞胗 蔥 姜 蒜 青蒜 紹興酒 鹽 太白粉 雞湯 醋 花椒油 熟豬油
這道菜,將豬肚頭仁和雞胗,用高明的烹調方法做成,是風味特殊的山東名菜。
豬肚頭仁(原書注:豬肚上部的厚部)和雞胗,都有不同于其他動物筋肉的平滑肌。
平滑肌含水量多,吃起來又嫩又脆,所以叫雙脆。
清代袁枚的《隨圓食單》中,記載了豬肚的烹調法:
“將豬肚洗凈,取極厚處,去上下皮,單用中心,切骰子塊,滾油炮炒,加佐料起鍋,以極脆為佳,此北人法也。”
這段話,就能看出北方的油爆烹飪法起源很早。
雞胗和豬肚頭仁一起烹調,不僅味道好,而且紅白相間,看著就很有食欲。
油爆雙脆的關鍵,還是在火候。簡直就是大廚必備的絕招。
一定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炒好,否則時間一長,食材變硬就不好吃了。
廚師有個絕妙的辦法,將豬肚頭仁和雞胗,劃上深深的刀痕。
一般人或許不知道,這樣就能增加受熱面積。
將食材放入熱油里,強火油爆,做出的雙脆才能真正的又嫩又脆。
【糟熘魚片】
鱖魚肉 香槽酒 鹽 白糖 清湯 雞蛋清 木耳 姜汁 熟豬油 太白粉
糟熘魚片,是用獨特的調味料——香槽酒,做成的名菜,全國各地的吃貨都慕名前往。
大家都知道,浙江省才是香糟酒的出產地。
那為何香糟的烹調技術,最高明的卻是山東風味的餐館?
有人說,山東菜爆、熘的技法,能完美的保持香糟的芳香。
還有人說,立足于北京的山東餐館,吸收了全國各地烹調技術的長處。
自然也就擅長香糟酒的烹調技法。
具體的原因已經很難探究了。
但山東餐館用香糟酒做的菜,的確味道鮮美,尤其糟熘魚片更是讓人欲罷不能。
先把新鮮的鱖魚,切成厚薄大小均勻的魚片。
在魚片中,加入蛋清和太白粉拌勻,用油浸過。
鍋中加入清湯、醬汁、鹽和白糖,用強火煮開后,加入魚片和香糟酒拌勻。再加入濕太白粉,調成糊狀。
最后滴上融化的熟豬油,直接裝盤。或者裝入放有木耳的盤中,即可。
純白的魚片柔嫩爽滑,入口那滑溜的感覺十分奇妙。
吃過后,嘴里會留有香糟酒的余香,那甜中帶咸的味道,也令人回味無窮。
【清炒蝦仁】
青蝦 青蠶豆 鹽 紹興酒 白糖 蔥末 姜末 太白粉 雞蛋 熟豬油 花椒油
青蝦,又叫做河蝦、清水蝦、水晶蝦。南北各地的淡水河湖中,都有出產這種蝦。
蝦身色淡青綠,蝦頭和身體都相當大,口感柔嫩、味道鮮美。
北京最常見的,是白洋淀(原書注:西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有大小沼湖92個,水產豐富)的青蝦。
青蝦生命力很強,活的時候是淡青綠色,熟后就變成橙色。
這個變色的戲法,原因是:蝦皮下層的各種色素細胞。
加熱的時候,色素細胞都遭到了破壞。只有紅色細胞抵死反抗,完整保留下來,所以加熱后就成了紅色。
蝦的營養成分相當高,而且藥食兩用,能滋補、通乳。
先除去蝦殼和蝦頭,沾上蛋和太白粉的混合物。
然后放入七分熱的油鍋中,用竹筷迅速挑開。
等炸到微紅色的時候,用圓鍋鏟連油一起撈起。
將少量的油放入鍋中,強火加熱。然后加入蔥末、姜末、青蠶豆快炒,再加入酒、白糖、鹽調味。
最后放入炸過的青蝦,翻炒幾次后,滴入少量的花椒油,即可裝盤。
味道清爽、又嫩又脆的清炒蝦仁,是萃華樓的名菜。搭配著青蠶豆吃,更讓人食欲倍增。
【燴烏魚蛋】
烏魚蛋 清湯 鹽 紹興酒 姜汁 胡椒 太白粉 香菜 芝麻油 醋
烏魚蛋,即墨魚的橢圓形腹卵,外表有半透明的薄皮(原書注:脂肪膜),內側是緊附其上的重重小白片。
烹調時,一片一片剝下的白片,就是是烏魚錢。
烏魚錢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用鹽腌的方法保存。
烏魚蛋好吃,但這種烏賊(墨魚)的卵,烹調起來卻很耗時費力。
將薄皮剝開后,便能看見烏魚錢圓狀的小片。
要想保持完好的形狀,一定要小心的一枚一枚剝下。然后再反復的浸泡在熱開水中,去除腥臭和鹽分。
烹調前,首先就要經過繁復的處理,袁枚的《隨圓食單》中有過記載:
“烏魚蛋最鮮,最難服事,須河水滾透,撤沙去臊,再加雞湯蘑菇煨爛。”
把烏魚蛋洗凈后,剝除脂肪薄皮。
然后放入鍋中,加水后用強火煮開,關火后浸泡5-6小時。
然后把小圓片一枚枚揭下,放入冷水鍋中,用強火煮到八分熟,換水后再用強火煮。
這樣反復五六次,就能去除烏魚錢的腥臭與咸味。
把處理好的烏魚錢、酒、清湯、姜汁和鹽放入鍋內煮開,撈去泡沫。
加上糊汁,再加醋、胡椒拌勻。最后滴上芝麻油,撒上香菜,裝盤即可。
海產名菜燴烏魚蛋,是一道風味獨特的湯菜。
乳白色的烏魚錢,漂浮在透明的湯上……新鮮的滋味,清爽的酸味,又帶點恰到好處的辣味……這味道太美妙,幾乎沒法用語言形容。
【象眼鴿蛋】
鴿蛋 對蝦肉 豬肥肉 面包 紹興酒 白糖 雞蛋清 火腿末 鹽 蔥末 姜末 芡粉 香菜葉 花生油 芝麻油
先把蝦肉和豬肥肉剁成茸狀,加入酒、鹽、蛋清、白糖、太白粉、蔥末、姜末、芝麻油拌勻,做成肉餡備用。
把煮過的鴿蛋,去殼后切半備用。
切掉面包的邊緣,再將面包切成1cm厚的菱形。在切好的面包塊中,放入鴿蛋、鋪好肉餡。
再用火腿末和香菜葉裝飾。然后放入六分熟的油里,炸成金黃色,撈出裝盤即可。
裝盤后的菜肴,看起來像一只只鼓鼓的象眼。吃起來香脆可口,作為宴席菜簡直不要太好。
【干煎比目魚】
鯤目魚 雞蛋 紹興酒 鹽 姜末 蔥末 香菜 白糖 芝麻油 面粉 熟豬油
沿海出產的比目魚,是蝶形魚的總稱。這類魚種類繁多,有鰜、鲆、鰈、鯤、舌鯤……
之所以被歸結為一類,原因是無一例外這些魚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有橢圓形的薄魚身,最奇特的是兩只眼睛都在同一邊。
通常有眼睛的一邊是綠色的,沒有眼睛的一邊是白色或淡黃色。
比目魚的平均重量在1~1.5kg,肉多骨少,細嫩美味。
萃華樓的干煎比目魚,用的是最上等的鯤目魚。
想要吃到美味的鯤目魚,時間上也是有講究的。畢竟不是一年四季都能捕獲。
谷雨(24節氣之一,四月左右)前后,味美但體型不大;
暑伏(7-8月)的時候,不僅產量大,而且肉質結實,體型大、味道也鮮美。小魚有1~1.5kg,大魚重達5kg。
這時候,很多吃貨都會慕名而來,專點這道干煎比目魚。
將比目魚剝去外皮,開腹后除去內臟,切去頭、尾后洗凈。
在比目魚上切斜刀,撒上酒、鹽、芝麻油調味,放1~2小時入味。
將入味的比目魚,薄薄地裹上一層面粉,再裹上蛋清,放入熱油中煎(原書注:用少量油,弱火反復煎兩面)。
煎到魚肉呈金黃色時,裝盤即可。
另起鍋,倒入少量的油。
油熱后,加入蔥末、姜末、酒、白糖炒香,加入少量清湯和太白粉勾芡。
最后將芡汁,澆在裝盤的魚身上,再以香菜裝飾。
萃華樓飯莊 完
萃華樓,名菜繁多。
名廚手下的醬爆雞丁、糟熘魚片、清炒蝦仁、清湯燕菜、燴烏魚蛋、芙蓉雞片、油爆雙脆、香蕉鍋炸、象眼鴿蛋……
哪一個不是讓人魂牽夢縈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