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幾乎她每一次對自己過往的講述,都會有些不同,讓這些講述本身就成為故事背后的故事。”
其實提起香奈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她優雅,有人覺得她嫵媚,更重要的是追求自我。無論是得個人經歷,還是向我們詮釋了一個女人如何通過獨立,自信,努力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所以寫香奈兒傳記非常具有挑戰性,因為香奈兒為了隱瞞自己的過去,編造了具有一個巨大的秘密,又充滿謊言的迷宮。于是,皮卡蒂將事實與猜測穿插文中,只需讓讀者細細體會、自行在心中勾勒出,自己心中香奈兒的輪廓。
【簡介】
《可可·香奈兒的傳奇一生》的作者,是英國著名傳記作家賈斯迪妮·皮卡蒂,曾擔任英國版《VOGUE》專題總監、《觀察家》雜志高級記者,現供職于《星期天郵報》,是知名的時尚專欄作家。
這本書詳細向我們解讀了可可·香奈兒從無名的小裁縫到時尚女王,在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輾轉逃離,到最終病逝在巴黎麗茲飯店的故事。
香奈爾,法國先鋒時裝設計師,著名法國奢侈品牌香奈爾的創始人。 她結合現代主義,借用男裝化的風格改變現代女裝。簡潔,卻很高雅,設計很華麗。
香奈兒被譽為20世紀時尚界重要人物之一,也被時代雜志評為20世紀影響最大的100人之一。她創造出的經典作品,有條紋水手衫、Jersey針織衫、小黑裙、No.5香水、斜紋軟呢套裝、雙色鞋、2.55格紋手袋。
01 父母的不負責任
⑴父母的不負責任,讓她寄情于墓園
父母永遠是孩子第一位老師。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起著決定性命運的作用。父親阿爾伯特是個在集市,販賣商品的小商販。在母親讓娜臨盆之際,害怕承擔責任的父親選擇消失。
父母
母親讓娜是個沉醉于愛情的姑娘,當初為了和父親在一起,不惜與家庭決裂。她的母親傷心欲絕,再加上撫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早早離開人世。香奈兒一生只享有了6年的母愛,父親更丟下她和4個兄弟姐妹。
所以6歲的香奈兒在墓園流連忘返。因為她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隱秘空間,可以躲在那里玩耍和做夢。
因為只有在墳墓前,她覺得自己是女皇。所以 ,她對兩座無名氏的墓很喜歡,會用花朵裝飾。她會縫制一些布娃娃,帶到墓園,和她不說話的朋友一起玩。但到了晚上,她會害怕,她怕鬼魂們來找他。
⑵清苦的修道院生活
①因為一條裙子痛哭
“15歲那年,她獲準可以為自己定做一件連衣裙。她做了一款緊身的紫色呢絨裙。裁縫在底部加了一點塔夫綢的荷葉邊裝飾。內里是紫羅蘭色!”帽子上,加了一小枝紫藤。她非常興奮地等待穿上它,去教堂做彌撒。但出發的早上,修女卻叫住了她,讓她把衣服脫下來,送回裁縫那里去她哭得不行,發誓要離開。”
修道院
在修道院生活期間,修女身穿的宗教服飾,給人呈現出來的純樸和素凈,陽光透過修道院彩繪玻璃,呈現的色彩,南法秋收時,金黃色麥穗…… 這一切都成了她日后設計的靈感來源,促使她提煉出自己的風格。
02 不愿提起過往
所以,香奈兒一直不想提“孤兒院”三字。她編了很多故事,證明自己被愛。她說父親只有30多歲。但他已經40多歲。她說父親拋妻棄子是一種浪漫。她說父親最疼她。事情上,父親根本不管她們的死活。
她說自己被留在一個“阿姨家”,而姐姐妹妹被送到“修道院”。因為在孤兒院里,香奈兒飽受折磨,17年里,她的父親從沒露過面。所以她不被父母關愛,也沒有人來看望她,更沒有人送錢來。因為她品嘗夠了悲傷和恐懼,想自殺不知道多少次了。
03 離開修道院的生活
⑴選擇離開修道院
雖然原生家庭使她感到絕望,使她沒有一點安全感,但是她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修道院這段經歷對香奈兒的一生影響深遠。從小被遺棄,不被期待,還有對父母的思念。她選擇不妥協,也不想屈服于命運,就像她相信自己不會就這樣,度過一生一樣。
她選擇離開修道院的時候,已經18歲。因為過了18歲這個年齡,修道院只會收留繼續做修女的女孩。于是她帶著這種信念,在18歲那年,香奈兒走出了封閉的、遠離塵世的修道院。
⑵被人看不起
香奈兒雖然無家可歸,身無分文,也找不到父親,但她堅決不想做修女。她被親戚們帶到一所教會學校,在那里,她成了人人看不起的小村姑。不讓上鋼琴課,只能穿窮人的制服和舊鞋子。
因為條件不允許,作為一個孤兒,她必須學會自食其力,有一技之長。所以在上學期間,她堅持縫紉,她與表姐用邊角碎料縫制領子和袖口。
⑶突然喜歡看言情小說
為逃避生活的乏味、無趣,香奈兒很喜歡看言情小說。她與表姐經常把新出版的小說放在閣樓里,整夜翻看小說。
于是,在她的腦海里產生了,她想過的日子是言情小說里那種,而不是姑姑家這種無聊的日子。
⑷去裁縫店工作
因為她的成長,更令她對愛情充滿幻想色彩。后來,教會學校的校長,幫她找了份工作,是在一家針織品商店當縫紉員。店里名媛貴婦進進出出,但她們的眼神給人以輕視的感覺,那種的感受讓香奈兒感到厭惡。但是骨子里的驕傲不允許她被人輕視,她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
⑸選擇在咖啡店唱歌
白天,香奈兒是服裝店里身著樸素的小裁縫,到了晚上,她就化身為“灰姑娘”,穿上美麗的衣裳,在咖啡店里唱歌。
因為在穆朗城,不少軍團都在駐扎,包括第十輕騎兵團。經常見到年輕的軍人,穿鮮紅的褲子。在那兒,香奈兒引起超過至少半打的軍官的注意。
因為香奈兒16歲就已經很漂亮了,有一頭濃密的長發,長著拳頭大的小臉。那漂亮的模樣,讓她散發出一股莫名的吸引力。軍官們開始邀請她去參加茶會、音樂會。
她也登臺表演,唱了兩首歌。一首是《喔喔喔》,一首是《誰見過可可》為了歡迎她,軍官們模仿公雞打鳴,集體喔喔叫。她沉醉其間,樂此不疲。從此,香奈兒有了一個別名:可可。
因為圓亭咖啡店里,沒有人知道她悲慘的身世,更沒有人追問過往。所以在這里,更自由,只有有著動人歌喉和擁有曼妙舞姿的香奈兒。
04 自認為遇到自己的愛情
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個情人是一個紳士,但也是個花花公子,名叫艾提安·巴勒松。香奈兒就像溺水的人,突然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對他寄予了厚望,對愛情的期待,她果斷地辭掉了工作,跟隨著艾提安去到了他的莊園。艾提安給香奈兒提供了如公主般的貴族生活,這一次,她也終于擺脫了那個衣著破舊的小女孩的形象。她熱切盼望著兩人的婚禮,恨不得馬上成為“高貴的公主”。
然而,在艾提安·巴勒松眼里,她只不過是一個失足的少女。這種不平等的關系深深刺痛著可可·香奈兒,特別是在艾提安接待上流社會的朋友時,她只能與下人一起吃飯。
她感受到上流社會的奢靡,但是錦衣玉食的日子沒過多久,香奈兒感到厭倦。 因為這樣的日子,并沒有給她帶來滿足感。于是香奈兒向艾提安開口:“我要工作。”
因為她想要獨立的經濟和人格,艾提安第一次拒絕,并向她發了脾氣。因為他只想用物質來誘惑她,想要她成為他古堡里的“金絲雀”。她的心感受到了深深的刺痛。
因為“這個世界上,如果這種生活拒絕了你,那就去尋找另一種在等待著你的生活。” 她在一段可能失去自我的感情中轉身離開。
05 勇敢追求愛情,開始自己的女裝時尚事業
⑴初識
離開艾提安,她遇到了人生中的摯愛—-“男孩”亞瑟·卡柏。他是香奈兒在賽馬會上認識的,他英俊瀟灑,睿智,深受周圍人的歡迎。
和富家公子不同,他擁有豐厚的家產,卻不肆意揮霍,他熱愛工作和文學。香奈兒在馬上的颯爽英姿也讓卡柏刮目相看。因為在那個年代里,從來沒有一個女子,不穿裙子,而穿著簡單舒適的馬褲在賽馬場上馳騁。
在月光下,香奈兒向卡柏傾訴自己想到巴黎開一家女帽店的夢想。于是,香奈兒再一次勇敢追求愛情,和卡柏一起到巴黎。卡柏溫柔細膩,他尊重她,也明白她心里的需求,他也給她無限的激勵,他耐心地教她會在社交中的生存之道,發掘她身上的各種潛力。
⑵開始女裝時尚事業
在戀人的支持下,她的女裝時尚事業在馬勒塞布林蔭大道起步了。
香奈兒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到了工作中,她認真地學習如何經營店鋪,她要憑借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想要坦然地和卡柏并肩而立。當事業一步步走上巔峰,香奈兒終成了巴黎時尚的代表,再沒有人會嘲笑她。
⑶戀人結婚
但是卡柏結婚了,新娘不是她。那是一個寧愿砍掉自己的腿,也不離開香奈兒的男人。她以為終于遇到一個愛惜自己男人,但可笑的是,在自己需要他,想要他給自己提供幫助的時候,他卻能隨時離開。
⑷失去戀人
正當她以為向愛情妥協,就會得到他的回歸。在某天早上,卡柏送完香奈兒,轉身駕車回去工作的時候,發生了車禍。最懂她的人徹底從世界上消失了。
“我失去了卡柏,我失去了一切。他留給我無盡的空虛,我這輩子都無法填滿。”卡柏走后,香奈兒愛上了黑色。她相信,黑色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就如卡柏一樣庇護著她。
06 追求完美,擁有獨特的時尚感覺
⑴追求完美
“輝煌的時代,但也是衰退的時代,??裝飾抹殺了線條,過渡窒息人體,就像熱帶雨林的寄生蟲窒息了樹木。女人不過是炫耀財富、貂皮、毛絲鼠皮以及一切過于奢侈的材質的擺設”。“是我創造了讓女人能生活、能呼吸、感覺舒適、看起來年輕的時尚”。
香奈兒將每一件外套都設計得極為合身,又可以讓女人們隨意擺動手臂或者把手插進口袋里,又可以行動很自由。
她有著自己的天賦才華和對時尚的把握,香奈兒不會畫圖,她的設計完成基本就是她親自裁剪、手工制作,再反復修改、最終成稿。
那么多產品的設計和完成,都是她在剪刀和一針一線之間完成,她經常為尋找到合適優質的面料而廢寢忘食,她為每一件服裝不停忙碌,直到身邊所有人都累得筋疲力盡,因為她每套衣服都要調整十幾次,如調整褶邊、袖孔或者袖子,直到完美地無可挑剔。
她也許會說:“這兒再做一個褶,要一個聰明利落的褶。”有一個套裝前后修改了35次,才令香奈兒滿意。
⑵獨特的眼光
除了有勤奮和能力,香奈兒具有獨特的眼光,最善于不走尋常路,她穿著褲裝,像個假小子一樣打扮,那時候的女人都留著長發,她卻剪短了頭發,讓自己散發獨具一格。
成年后的香奈兒一生都在追逐自由,并把這種理念深刻地運用到了她的設計中。從香奈兒設計出的種種產品中可以看出她獨具一格的設計風格。她知道自己有化繁為簡的天分,所以她不斷推出一款又一款的設計,讓自己成時尚標桿,從不滿足,也從不止步,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07 晚年重出江湖
即使在晚年的時候,隱居14年的可可重出江湖的時候,也用香奈兒的套裝引領了時尚潮流。
無論是做為商人,還是是營銷手段,都讓現代的營銷人也自嘆不如。明星的營銷效應,巴桑以及卡佩爾為香奈兒,帶來了新的視野和新鮮的世界,重要的是她們還有優秀的社交人物資源。所以,第一次卡佩爾為香奈兒舉辦了小型的時尚展覽會,為她的事業打開了市場。
第二次也是借助他們的關系,當紅的明星的一舉一動都是巴黎的貴族們追崇的時尚,自從她用了香奈兒的帽子在劇中,便一炮而紅。
香奈兒果斷的形勢判斷,在二戰期間,法國經濟蕭條,卻預測到戰爭不會太久,而且大批量做了很多品質優良,質感舒服,價格低廉,此舉卻得到了大眾的擁護。那些匆忙逃離到巴黎避難的夫人們因資金稀少,變成了價格低廉,款式新穎的擁護者。
08 卷土重來
香奈兒還擁有卷土重來的氣勢,在瑞士隱居了將近8年,香奈兒對很多事情也是置之不理了。迪奧開始與香奈兒競爭,于是香奈兒又重出江湖。
【樹葉有話說】
第一次回歸的時候受到了重挫,但是她不甘心。她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地冒險,失敗不算什么,就是這樣一個倔強的老太太,終于在一年之后重新奪回了香奈兒的霸主地位。
這是何等的榮耀,她那么倔強的尊嚴,都不允許它低下頭來。香奈兒從來都不會太批量生產,每次都是限量生產,而且從來不會降低品質,對細節的追求更加是吹毛求疵的階段。也正因為這種專業,使得香奈兒的品牌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
她活出了女性的倔強,獨立,尊嚴。就像香奈兒5號的香氣,帶著香皂般干凈的氣味,也象征著香奈兒的精神:簡約、低調的奢華。
就像與其在意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尊嚴和美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