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很多老人看到這篇文章應該會很生氣吧。
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講究情懷的人了,但凡與情懷有關的東西總能戳中淚點,空降熱搜。“我欠星爺一張電影票”,“小米新國貨”,還有今年最火的“大國工匠精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等諸如此類熱點情懷事件。
春節,回家過年則是國人故鄉情懷的最大化。
20出頭這幾年,我最怕春節回家。
我家族最不缺的就是人,我媽有一個哥哥,我爸更夸張,五個兄弟姐妹。
過完年,就是走親戚的時候。
兩三個家庭,十幾個人熱乎乎的圍著一張大桌吃飯。小時候一起玩的表弟表妹都來了。剛開始也還好,感嘆下小孩子都長大了什么的。
吃到中途,坐我對面的姑姑突然問我:“還在上學嗎?”
我回答說:“嗯,還差二年畢業。”
她回過頭跟我媽說:“孩子讀書差不多就行了,不做個睜眼瞎就行,得趕緊賺錢,你看他表弟不就上到高中嗎?現在不剛買了車子,十好幾萬呢……”
我吃得很沒滋味。恨不得馬上就回到學校。
想來也是,我是這個家族里唯一的大學生,姑姑的兒子,也就是我表弟中專畢業,早就出來打工,比我這個還沒畢業表哥有錢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親戚眼里可不是這樣啊,我就屬于讀書無用那種人,我父母就是窮教育,窮講究。
衣錦還鄉可能是這個國家絕大部分人的愿望,但是很少有人問過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
當然,他們也不會問,也沒有心思關心那些金錢不能衡量的東西,你讓他們享受讀書,寫字,旅行?抱歉,我覺得他們會分享給你看快手上的搞笑視頻。(不黑快手,陳述性表達)
他們眼中產出比很重要,你回家呈現出的房子,車子,錢就是所謂的成功。
20出頭的年紀,我最怕春節回家。
年年回去,差不多都是受到各種盤問和攀比,自己也解釋不了什么,因為那都不是與錢兌現的相關東西。在家里人看來,投入那么多送上大學,應該也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和產出才行。
可是,我還不能。
過年回家大概是各種價值觀碰撞最嚴重的一段時間。大家脫離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回到了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那里有自己一起長大的朋友,也有親戚家人,但實際上,你會發現能夠交流的越來越少,能夠說話的朋友也越來越少,漸行漸遠才是每個人生活的本質。
至于,為什么我一邊抱怨路途太遠,糾結車票難買,還要堅持回家。大抵因為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