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筆記2

一、高空(終止、目標或愿景)

1、做正確的事情是根本**深入地分析動機背后最重要的范疇:1、自動選擇 2、不斷專精 3、人生的目的只有行動沒有愿景是人生的噩夢,只有愿景沒有行動是空想。只有把愿景和行動結合在一起,那才是人生的希望。方向大于方法!

2、什么樣的人生值得擁有?

你想過怎樣的人生呢?我們需要用系統化的思維,系統化的方法來管理。我們要不斷地創造人生的目標,我們也要不斷地評估和檢視自己的目標。我們還要把目標分解到每一天的行動當中去,要跟我們的日常行動融合在一起,這就是愿景和行動的關系。有目標只是基礎,然后再不斷地修正。

二、【高空】清晰長遠的目標讓一個人更容易成功。

哈佛大學調查:60%的人目標模糊——社會中下層,27%的人沒有目標——抱怨社會,10%的人目標清晰但較短期——社會中上層,3%的人有清晰長遠的目標——社會精英。

夢想很重要,例子--馬云,過去是英語老師。

尋找一生成功的因子:哈佛大學提出:核心目標是我們要建立成長性的目標、人際關系的目標以及隊社會的貢獻。而財富和名望只是結果。

幸福和成功是兩回事。成功不一定幸福,但幸福一定是成功的。

我們需要不斷地成長,讓自己更有優勢。我們對身邊的人好,身邊的人就是我們的人際關系;然后擴大到社會,也就是陌生人,有貢獻有價值。

一個人的成功,15%靠能力,85%靠人際關系。(卡耐基)

快樂、優勢、有意義的事(在這三個圈里找到自己的興趣)

三、【高空】風靡全球的人生導航系統。易效能教育體系的【道、術、器、用】道,就是方向;術,就是戰略之下的戰術;器,就是工具;用,就是應用,把知識與理論變成自己的習慣。

道與術的關系,也就是人生的方向與行動的關系。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叫做:人生的五萬米高空。

四、【反思】鏈接想法與行動的三個問句

雜事不可以被管理,能夠管理的只有行動。
雜事與行動之間,我們要透過三個問題來鏈接:1、要不要做? 2、我要的結果是什么?
3、我下一步的行動是什么?

雜事——(加工)行動——(整理)清單或日程。

自己做事不是一個結果導向型的人,做著做著可能就忘了自己想要的結果是什么了……

五、【反思】用反思三問清空爆滿的收件箱

我+關鍵詞+動詞: 把類似的行動組合在一起批量做——雜事(想起給汽車上保險)——行動(打李經理電話預約)——清單(打李經理電話預約)

遇到大事難事怎么辦?

生活和工作中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用“項目”的思維來完成。收集(清空大腦)——排程(不做刪除)(土豆清單)

六、【反思】先有意義再有條理

很多人都會列清單,但在易效能看來,大家列出的都是雜事。把雜事進行分類和整理,從本質上講是不太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需要對每件事進行思考和評估,在明確他的意義之前,把那些不重要的事刪除;把暫時沒做的擱置。剩下的事情就是必須要做的。這樣我們再把這一項里的事物進行更嚴格的分類,分為日程事務和情境事務。

人生的事是做不完的,我們只能做重要的事。

ps:人的一生時間有限,我們需要不斷地問自己什么對自己最重要?

七、【一事一日一生的視角】 沒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蘇格拉底

如何做反思呢? 反思,是需要有層次的。就好像我們開車去一個地方,我們先要查查地圖,到了還要看看路牌,車里車外都要關注。而每天的“反思”就好比我們在開車時的視角。

反思的3個視角:一事:三個問句。 一日:要事優先。 一生:高空系統。也就是一事一日一生的反思。


這周的學習是易效能的高空系統,也就是一個人對未來的展望愿景,你的一生想怎么過,想達到什么目標? 另一個內容就是——反思,在做一件事情時的反思,每一天的反思,一生的反思。
說到反思,自己真的是該好好反思。前幾天老公對我的責備,就是在提醒我反思,忠言總是逆耳,但苦也要接受。反思自己這些日子以來,似乎每天都在追求學習,想要學的更多。但在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好之前,這些事更多會擾亂自己的生活。
作為一個全職媽媽,我要先照顧好孩子,打理好家庭,這些做不好,自然會落埋怨。
反思的第二點是,所謂的學習讓我變得更好了嗎?能力有提升嗎?
在外人看來自己可能沒什么太大的變化,但自己很清楚這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改變的。我所要做的就是避免低效率的勤奮,開始總是笨拙的,不怕。
說到目標,追求這種對未來規劃的事情,自己似乎一直都是個不溫不火的人,性格上的怯懦讓我做事沒追求,沒什么目標,猶猶豫豫。比如昨天的買材料的事情,就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做事風格。但這并不是我追求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溫柔而堅定的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