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徐昭佩,一面是因為她那十分個性的“半面妝”,一面就是那個為她而生的成語“徐娘半老”。
這樣的女子,不論別的,就論長相的話,應該是美麗的吧。如果不美,何敢挑戰“半面妝”的另類?如果不美,又怎能在中年被人贊風韻猶存?
只是,史書上留下的對她相貌的描寫卻是:
李延壽《南史》:“妃無容質,不見禮?!?br>
司馬光《資治通鑒》:“妃丑而妒,又多失行?!?/b>
他們說她長得不好看,還喜歡嫉妒。不過我覺得這不大現實吧。要是真的丑,蕭繹估計連看都不會看她一眼吧,還能容忍她酩酊大醉后倒在他身上吐得滿身都是嗎?
蕭繹是一個文人,總有一些風流情懷。即便他就是一個普通文人,肯定也是愛那些在風花雪月中的美人的。更可況,他還是一個皇帝,想要什么女人得不到?
我個人覺得后代記載“徐妃”是一個丑女,是帶有“抹黑”的。如果是站在蕭繹的角度看,對一個人或許曾經有過愛,但因愛生恨以后這個人在自己眼里就什么都不好了??偛灰姷媚莻€人對自己不好,給自己“戴綠帽”,還要說她是個美女?
至于那些史書上別的朝代的人記載說她丑,大概也是認為她品行不端,要作反面教材就應該把她說得一無是處吧。以此警戒宮中和民間的女子。
很多時候,也是相由心生。如果愛一個人,就算長得不好看也能“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不愛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徐昭佩和蕭繹的愛恨情仇所有人能知道的就是徐妃性子傲,然后還畫“半面妝”來嘲笑蕭繹這個獨眼皇帝,這一做法大大地傷害了蕭繹皇帝的自尊,龍顏大怒,所以蕭繹皇帝就基本上對她死心了。
但如果單單拿這件事情來說,只是覺得徐妃特別高傲,但對方畢竟是皇帝啊,肯定還有什么隱情。
一.出嫁的“不祥之兆”
517年十二月,徐昭佩被迎娶為湘東王妃。出嫁當時路經西州,狂風大作,竟吹倒房子;之后又下暴風雪,把喜事的帷簾都覆蓋成白色;等新娘來到夫家時,又發生西州大雷狂作,把柱子都震碎的事,因此被認為是不祥的預兆。
別說古人迷信,就連咱們當代人婚喪嫁娶的還要挑個良辰吉日呢。甚至找對象的時候還恨不得配個生辰八字呢。其實很多時候, 遇見即緣嘛。有的時候也不要過分苛刻地去拆散一些姻緣。畢竟,人是靈活的,而這個世界上變數太多了。
徐昭佩出嫁那天的這些不祥之兆就給蕭繹留下陰影了,然后看到的人肯定也是眾說紛紜“不吉利”什么的。新娘子還沒過門就認為跟她結婚不是什么好事了,這就是第一印象。那還說什么將來琴瑟和鳴,舉案齊眉的事情呢?都可以免談了。
但我也有另一個看法。在歷史上如果一個人的人設是壞的,那么就會竭力找一些證據去證明他的不好。甚至有的時候可以杜撰甚至是強加。畢竟文人有的時候是會顛倒黑白的。畢竟,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如果歷史都有確切的答案,就不會吸引一代代人去探究即便是同一歷史事件了。
就比如漢高祖劉邦如果沒有當上皇帝,說不定別人認為他就是一個泗水亭長或者是一個小流氓。只是當上皇帝之后,誰敢說“亭長”還是“小流氓”啊。記載的不都是“漢高祖白蛇起義”那些豐功偉績。甚至根據官方記載他的出生都寫成了:
劉邦未出生之前,劉媼曾經在大澤的岸邊休息,夢中與神交合。當時雷鳴電閃,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見到有蛟龍在她身上。不久,劉媼有了身孕,生下了劉邦。
所以說,歷史嘛,總是各家眾說紛紜的啦。
二.身世背景
據《南史》記載,她是前齊國太尉的孫女,梁朝將軍徐琨的女兒。當蕭繹還在當湘東王時,她嫁給了蕭繹。
可以說徐昭佩的出身是十分顯赫的,更何況她嫁給蕭繹的時候蕭繹還不是皇帝呢。不過,后來蕭繹當上皇帝以后還只給了她“妃”的名分。
不過在這里我有一個個人想法。徐昭佩的爺爺是南齊的太尉,這跟她徐家家世顯赫很有關系。而在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從血緣上看,蕭衍和南齊皇室關系很密切。他的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曾經做過侍中、衛尉等高官。而這蕭衍便是蕭繹的老爹。
不知道徐昭佩會不會覺得蕭衍當上皇帝其實并不怎么光彩。因為據史料記載:
蕭衍當時大權在握,想廢和帝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沒有急于求成,而是靜待時機。不僅和好友謀劃,還讓人傳播民謠“行中水,為天子”。利用人們的迷信觀念為蕭衍稱帝大造輿論。等和帝的禪讓詔書送到后,蕭衍又假裝謙讓。
然后,蕭衍派人給和帝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盡。和帝死后,蕭衍說他暴病而死,謚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規格舉行喪禮,將他葬在恭安陵。
感覺這和三國里曹家讓漢家皇帝退位的手段有點類似啊。
而徐昭佩她家畢竟是名正言順的大家族,不知道她會不會在心里覺得蕭家原本其實是不如自己家的,只是贏了一場“不光彩”的勝利才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可能心里在這一點上就因為對丈夫的家族帶點看法,就對蕭繹有意見。
三.性格不合(這應該是最大的原因)
對蕭繹這個人評價也是很復雜的,或許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是一個不錯的文人。文章,繪畫,書法都很擅長。也因為瞎了一只眼睛內心比較敏感。
而遇到徐昭佩,從小是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下長大,性子又很潑辣爽直,甚至畫“半面妝”來嘲笑他的生理缺陷。一個男人的尊嚴被傷害了,肯定是受不了的。她總是在戳他的痛處。
其實,蕭繹對徐妃可以說是容忍了很久了,不然可能早就賜死徐妃了。也不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間“冷戰”的相愛相殺,互相折磨了。
徐妃醉酒吐他一身,忍過;嘲笑他“獨眼”,忍過;殺他懷了孕的其他女人,忍過。
是到最后忍無可忍才把積累了很久的怨氣爆發了,無需再忍!
到底還是緣分中隔著那道屏障,越不過的難以理解。
說沒愛過或許是假的,只是終究是相愛相殺,互相折磨罷了。有人說《蕩婦秋思賦》是蕭繹暗指徐妃的放蕩行徑的,實際上可能誤會了。
有人說這蕩子不是浪蕩子,而是游子。這個倡婦也不是女字旁以肉事人的娼婦。元帝所寫的,是那個時代常有的別情。像是那時代相愛的游子思婦。而不是特寫他和徐妃。
如果是這樣,梁元帝蕭繹可以說是心胸比較寬廣的,畢竟自己被“戴綠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至于徐妃偷情,可能是見那“情郎”生得貌美。不過最關鍵的還是跟蕭繹之間的關系冷淡吧。畢竟不是只有男人才會找第三者的。但那“情郎”暨季江在她遭遇賜死之際,卻是走得比誰都快,比誰都希望立刻撇清關系。這又能怨誰?
誰又能違抗圣旨?
就只留這“半面妝”和“徐娘半老”的故事留后人眾說紛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