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凍到極點,會覺得有一股邪乎的熱。那是夏天在你的血液里回光返照。
——顏鹵煮
在飛機高鐵如此便捷的今天,依然對綠皮火車擁有莫名的迷戀。
今天我們不說那些車廂里的摳腳大漢、頑劣幼童和無法無天響徹天花板的打呼嚕好手,說說那些或被忽視的小美好。
早些年我出來玩的時候,基于貧窮,去哪都是坐火車,就那種哐嘰哐嘰磨一夜十幾二十幾個小時才到目的地的綠皮火車,這種火車,一般都是以字母K、T打頭,或者干脆四個數字,意思是“快速”“特快”列車,實際上是“給途徑所有列車讓路不怕晚點就怕早到”列車,那時候反正時間不值錢,所以也就無所謂了。
后來,慢慢脫離了窮學生的生活狀態(成為窮上班狗隱形貧困人群),看起來似乎經濟水平好一點了,理應坐得起動車高鐵飛機,時間也比那時候值錢的多,然而有時候還是會特意選擇火車出行,現如今的綠皮火車啊,坐一趟少一趟,能坐一趟是一趟。
綠皮火車最被人詬病的一點——慢
這一點是最常被吐槽的一點,但很多時候恰恰也是這一點讓他多了一點小美好。
以K294為例,這是一趟濟南始發終到齊齊哈爾的列車,全程25個小時,我就是做的這趟車去的哈爾濱,列車前一晚從魯西出發,第二天從早上六點開始進入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太熟悉了,睡一晚過去相信也沒啥好錯過的。
睡過火車硬臥的都知道,即便是臥鋪,睡眠質量一般都不會很高,于是大約都會比平常較早入睡,同時第二天也會醒的很早,可能是因為半夜停站,或是路途顛簸。早上六點多起來,我就可以霸占窗邊較好的位置,雖說是冬季四木凋零的季節,畢竟是一路向北,不管是對從沒見過雪的南方人,還是見過蒼茫大雪再見依然興奮的我,總還是有些新鮮玩意。
地方特點鮮明的小站——溝幫子
早上七點,隔著霧氣的車窗,我從水汽的縫隙中看到這個站名很是興奮,一聽就有著濃濃的“闖關東”味道,朱開山帶著他那一大家子老小裹著貂皮大襖跨越山海關的形象立馬浮現,再或者,《智取威虎山》中梁家輝飾演的座山雕高高在上鎮守一方的土匪頭子就在不遠處矗立著。頓時在初過山海關的寒冷中迎上一股熱血。
實際上,溝幫子鎮是遼寧西部一個人口只有8.3萬的小鎮,清代末年,人們管這個屯叫“坑沿”后來老百姓為慶賀鬧河燈這幫小伙子除掉惡霸“大尖頭”的勝利,把“炕沿”這個屯子名改為“溝幫子”。意思是溝沿的一幫子,一直延用到今天。
突如其來的歷史課——公主嶺
列車到達公主嶺的時間是中午12點半,正是一天中最暖和的時段,停車的時候我特地下車走了走。
當年其實這個名字已經略有耳聞,第一反應是某某公主因政治聯姻嫁到此地,此后在此地大舉振興,留下一方美名,特此為紀念。后來一查,竟真有個公主:固倫和敬公主,為乾隆帝第三女,其母為弘歷嫡妃富察氏(孝賢純皇后),也就是《延禧攻略》里最讓人心疼的富察容音。乾隆初年封固倫和敬公主稱號;后來嫁與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其遺體葬于北京東郊的東壩鎮附近,根據政治需要,將公主衣冠埋于此地。
順道學習一把歷史也是突如其來的驚喜啊~這也許是高速行進舍棄小站的動車高鐵所不能帶給我的,列車上被拖慢的時光,也就因此變得有意義起來。
詩意很強的小鎮——扶余
列車下午三點半到達扶余站,車還沒停穩我就被這個站名吸引了,好有意境的小城啊!簡陋的站臺,剛下過雪的軌道,冬日少見的晴空萬里,給這個小站增添了不少聯想的畫面。扶余歷史悠久,西漢時期便建立了夫余國,不過直至2013年才成為扶余市,我去的那年,這個小鎮剛剛升級4年。
除此之外,這趟車途徑很多小鎮都很有趣,從晏城、禹城,到昌圖、德惠、公主嶺、扶余,東北境內還有很多聽起來別具一格的小站,比如我那個從海南坐火車而來的舍友,她那趟車Z112,雖然很多站不停車,卻也路過很多印象深刻的站臺:蘭棱、雙城堡、舒蘭。
除了意想不到的可愛小鎮,窗前24小時不間斷東北大地也不能錯過。
進入東三省后,列車走過一馬平川的黑土地,跑過高高架起的橋梁鐵軌,穿過結冰的未知河流,從跨過山海關的那一刻起,車窗上的水汽開始結冰,逐漸凍住窗框,形成好看的冰凌,在清晨的人流走動中逐漸融化,車廂的門開始凍住,需要提前澆融邊緣才能及時打開車門。
路上除了剛下過雪殘存的積雪,便是不遠處冒著熱氣的煙筒,隨著列車行進,一個個間歇性閃過,伴著那些體型龐大的柱狀鍋爐,流露出東北近代工業的痕跡,這些曾經帶給帝國以巨大經濟支撐的產業,如今大多已垂垂老矣。
這里的一切,都讓人感受到大東北獨特的風氣。
車廂內的民風
說完車窗外,說說車窗內。
列車經過一夜奔襲,華北地區的乘客早已下車,周圍剩下的一幫人都來自我的目的地“哈爾濱”。我上車的時間點是晚上,沒過多久大家邊都睡去了,這一早上醒來,突然身邊圍繞著一群字正腔圓的東北銀,激動中帶著點小興奮。
到車頭接個熱水,穿過整節車廂,圍在一起嗑瓜子嘮嗑的,從下鋪拽出一箱啤酒準備打撲克的,從車頭向車廂中部呼朋喚友的小男孩,還有互相分享的娘們,走了20米的車廂,感覺像穿過了一個籌備過年的屯子,似乎整節車廂的人都互相認識,熟絡的不像前一晚才上車的陌生人,除了我稍感意外,其余人都淡定自若,氣定神閑,恍若坐在自家炕頭般自在。
我也算是從車廂就開始感受東北人的魅力。這里沒有一絲反感與偏見,拍著胸脯替東北人說一句,豪爽絲毫不遜色山東人,擼袖子上來就“嘎哈呀”“你想嘎哈呀”的情況純屬沒事找事的刺頭。
這樣生活氣息十足的場景,除了路途漫漫的綠皮火車能給你,快速便捷的高速列車可沒有這個條件。動車高鐵這種平穩安靜的環境,首先就給人自帶穩重氣息,大家看視頻的看視頻,聽歌的聽歌,這么短的行程,大多可以獨自排解時間,不需要與周遭鄰座刻意地攀談,更何況打個盹醒來身邊很可能就換了個人,上句話沒聊完的話題這輩子都不會再聊了。
這種環境,更適合因公出行或返家的人群,對于我這種渴望從列車上就獲取旅行地點信息的人,有些棘手,雖然我本身也是個不喜與人交談不愿被人打擾的個性。但是旅行嘛,充分把握出門后的每一分鐘,連列車都不能放過。
車窗內外,車前人后,那些看起來好像被拉長的時間,實際上也并沒有浪費,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小美好,維系了我對綠皮火車不肯放棄的溫柔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