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課43:我們的人生,到底有多少種可能。從以下資料中來探索一下自己的選擇。
參考書目:《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第六章P143
人生的四種方向:高度,深度,寬度和溫度。
高度:影響力與權力
深度:卓越與智慧
寬度:愛與和諧
溫度:自由
生而為人,實則是不公平的。
如果人生一味追求標準化,那么失去的不僅是自我,也會失去全世界。
每一個上天給予的天賦是不同的,有的能感知任何細微的聲音,有的對色彩敏感,有的一心想著改變世界,有的能溫暖家人,有的在孤獨中寫下萬千長卷,有的在人群中慈善助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有機會活出自己的精彩。
生命與生命之間,沒有可比性,我們可以去追尋更深遠的意義,可以有模仿的對象,可以有想要成為的人,但最終一定是成為自己。
人生的第一個發展維度:高度
終極價值:影響力與權力
影響力在自媒體時代,已經變的更加數字化。
羅輯思維的訂閱量是600萬,得到上一個專欄作家最高訂閱量是10萬多,一篇普通文章的閱讀量在100左右,一篇有影響力的熱點文章有10萬以上的閱讀量,微博上一個名人的粉絲有幾百萬的關注者,普通人的被關注范圍在100以內。
這就是影響力之間的區別。一個人走得越高,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他,他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源,看到越多的可能。
在我心目中,此刻有影響力的人就是通過知識不斷改變世界的人,可汗學院讓孩子們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翻轉課堂學習,比爾蓋茨用電腦打開了世界更大的可能能,扎克伯格用臉書將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聯系起來,羅輯思維讓更多對知識有渴求的人,愿意為知識付費的人連接起來。
這些時代領袖,在我的心目中是有高度的。
生涯的第二個發展維度:深度
終極價值:卓越與智慧
生涯深度指的是人們在思想,智慧,藝術和體能上達到的卓越與精進程度。
縱觀我身邊的人,陸老師可能就是偏向于這一維度的人。我們同時看到一個選題,她會習慣性往深度考慮,會將這一領域的知識學的非常扎實,而我明顯就是會收集相當多類似選題,然后跨界碰撞出一個新的東西。她永遠想把一個問題想的很明白,而我就會熱衷于想很多問題,找出他們可以互相結合的那一個點。
日本的職業人,上百年可能一個家族就會傳承一個小小的店面,日本的非常多花道,茶道,走的基本都是深度的路線,就是將一個技能做到某一領域的極致。
生涯發展的第三個發展維度:寬度
終極價值:愛與和諧
生涯寬度就是指我們能夠打開和做好人生中多少個不同的人生角色,讓他們豐富又互相平衡。
我想,我就是這么一個人。追尋的角色有很多種,我追尋成為一個好玩又有趣的媽媽,一個會中醫按摩的女兒,一個能幫朋友開導解惑的心理學背景的朋友,一個對美食頭頭是道,對瑜伽十幾年始終熱愛,熱心公益的專業級大玩家。
對于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帶著父母去旅行,帶著孩子去旅行,帶著朋友去旅行,帶著營地的孩子們去旅行,每一種角色我絕不會混淆,生命中的多重角色,都讓我驚喜連連。
生涯的第四個發展維度:溫度
終極價值:自由
這其實是我最為追求的維度,有人愛,愛著人,對生活充滿好奇與熱情,對自己和生命寬容,努力但不苛求,對人性飽含期望但絕不去試探,對他人充滿善意但絕不控制。
記得很小的時候,浩洋的好朋友小金姐姐對她的媽媽說:“我的人生目標就是成為周洋阿姨這樣的家庭主婦。”
因為對那么小的她來說,下課后到我家就會變出非常豐盛的下午茶,那時候熱衷烘培的我還興致勃勃為他們準備各種各樣的點心,除了陪伴他們做做作業,更多的是帶領她們去各種好玩的地方玩。更多的是他們的夏令營冬令營我也會去參與玩耍。
孩子的需求之處也正是我熱愛的領域,所以遵循自我的內心,我一直做著自由的事情,也正是因為時間都由自己控制,那份對時間的把握度和自律性要超過身邊的人。
我會更渴望學習更多,去涉足更多領域。我不是在某一領域特別深入的一份子,我愿意涉足的領域更多,我也更愿意與人接觸,在人和人的互動中獲得更多滿足。
我也很珍惜這一刻快樂的,穩定的,幸福的,平靜的日子。
我的生命維度
高度,我的高度還需要不斷的努力,我對影響力的渴望度也并沒有那么大。
縱觀自己,圖樂園發展了那么多年,可能骨子里對“功成名就”的渴望度沒有那么高,始終低調行事,這也是帶有個人烙印吧。
深度,身邊有陸老師作為對照,更是明白那不是我的方向。“優秀卓越”對我來說吸引力也就不那么大了。
寬度,跨界,混搭,斜杠青年,這些詞語在我這里卻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自己的喜好,我就是喜歡新鮮好玩的世界,就是有著無限的好奇心去探索,學習的樂趣在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溫度,就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自己才能掌握這個溫度不會燙到自己,也不會凍到自己。冷暖自知的生活,恰到好處的溫度。沒有人能決定自己生命的起點和終點,但在這個路途上,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溫度。
高度,深度都不是我的渴望,寬度是我的追求,溫度是我對現在生命滿意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