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欣妹兒今天一起寫的最佳實踐,中間只經過了兩輪的溝通和討論,最后出來的東西就像模像樣,把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都寫清楚了,和小伙伴們之間的關系就是這樣慢慢培養起來,特別開心的一次最佳實踐之旅。
早上班車上學習韻蘭關于《系統之美》線上課程的分享,印象特別深刻,之一是關于“check in”的環節,一個8分鐘的check in環節,由兩個問題引出:
- 分享者:今年什么東西觸動了你?
- 傾聽者:我感受到,什么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
從個人靜默一分鐘,思考第一個問題開始。然后兩三人一小組進行組內分享,分享完,又邀請愿意分享的小伙伴來分享她在這個環節的收獲。
簡單的一個環節,重建了場域,建立起大家更深的連接,更重要的是,三個環節,從關注個人,到關注他人,再到關注系統,帶大家一起體驗了《三重專注力》的三個核心場景。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點,是關于《漂流漩渦》的案例分享,關于我們為什么要去學習系統。因為,系統里存在太多我們看不見的結構,如果不了解系統背后的結構,對于一些問題,我們越用力,也許就會更快的獲得我們不想要得到的結果。而深刻理解到系統背后的結構,再學會借用系統結構里的某些力來解決我們的問題,反而有可能既輕松又高效。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系統里的杠桿解。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