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別提什么九九八十一難朝圣取經了,只消短短一段送園路,我的修行就漏了氣。兒子流感病愈,這是回校第一天。早起的睡顏還沒展開,我背著孩子的被褥、書包、爸爸的CT片子還有自己的包包,對著眼前雙臂展開”要抱”、咧著嘴哇啦哇啦哭的兒子,想著遲到要吃閉門羹、預約的醫生看不上,我心底騰地升起一座火焰山。那些甜馨馨樂融融的親子畫面(就平時您在我朋友圈看到的那這個曬娃照),頓時”噼里啪啦”燒出幾道焦裂的縫。
五天前,老師從幼兒園打來電話,說孩子有點發燒,趕緊接回家吧!于是回家養病。
這座城市剛剛送走連綿的陰雨季,久違的太陽新鮮得像初初抽芽的嫩葉。窗外草長鶯舞,小孩子們像從冬眠醒來的小熊,紛紛探出洞來打滾撒丫子,在陽光下盡情充電。臥床的小兒則像一株被摘下的黃鵪菜,耷拉著腦袋,精神勁頭比這野花羽傘上的茸毛還潰散。
休養那幾天,我們相偎在光線昏暗的房間,一大活動就是聽孫敬修爺爺講西游記。
“媽媽,唐僧為什么要趕跑孫悟空?”
“媽媽,沙和尚他是兇的嗎?”
“鐵扇公主為什么不肯借扇子給他?”
三歲出頭的孩子,對故事里的「沖突」特別敏感。既愛又恨、由惡從善、從稱兄道弟到切齒報復,在他這個年紀,還沒能完全體察人的內心、人和人之間難以理清的交纏案情。
此刻,他一心只想要媽媽抱著走。領什么”小小男子漢”勛章呀、請體諒媽媽抱不動你呀、老師同學可得笑話的呀,統統不管。我們僵持不下。
“扇一下,火焰山上的火就能減弱;扇第二下,能召來大風;扇第三下,天上會下傾盆大雨,把這火焰山的烈火澆熄?!?可惜來不及、也顧不得去借什么芭蕉扇了,我的怒火蹭一把就燒上來:拽著他胳膊一把塞進車子,拉拉扯扯地把小手交給老師,臉上的表情也不好看——大概比繪本里的大怪物還猙獰,最后伴著他的撕聲大哭,絕塵而去。
等我一個人坐下,才有機會檢視這些裂縫。
這是回憶跟眼前之間的裂縫。據說大部分母親都會在日后淡化生產的痛楚,殊不知誕下新生兒僅僅是修行的開端:哺乳、與伴侶與祖輩的養育分歧、分離焦慮、自身行為的失當——意識到最后一點,尤其痛苦。
這是「給別人看的」跟「自個兒體會」之間的裂縫。養兒幾年來,有多少崩潰的夜晚是不足為外人道的?相信我,當焦頭爛額起夜喂奶、與孩子拉鋸”起不起床、刷不刷牙”的時候,你絕不會想掏出手機來自拍發朋友圈的。那些雜志里的明星全家福,讓人誤以為育兒生活只有陽光草地、一切井然有序;實際上交雜纏繞的負面情緒游藏在哪里呢?不就是我的孩子,生生受著嗎?這個早上,我的言語、表情、動作,無一不是情緒鐵拳的化身,敲擊在他心上。
這是孩子如新筍拔節成長的快速度、與父母固守一畝田的溫吞吞之間的裂縫。只有兩顆牙齒的嬰兒啊,活動交際范圍不過家庭、公園和鄰居同齡嬰孩,那時我如同地心說統領下的人類,樂于享受封閉帶來的平靜;而今,他的交游突飛猛進,除了校內師生,更有多媒體聲色光影的沖擊,滑開iPad的手勢嫻熟如本能。還怎么相信天空僅僅是罩住大地的一頂鍋蓋?哥白尼被烈焰舔噬已成憾,我卻惰于去借問一把可以滅火的芭蕉扇!
玄奘朝圣取經,等待西游一行人的,還有三十三難。小說里的他們并不能預知接下來是什么命途,能做的只是朝前走:大川阻斷,就借舟渡河;荒漠廣袤,則迎沙寸行;星月清冷,至少有師徒結伴,互攜取暖。遇妖降妖、見怪打怪,直至西域梵天,迎著普射佛光,磨難終于吐露出抱珠的閃亮。
“取到經后,唐僧他們要做什么呢?”
道路漫長,我猜,所謂的“到達”也僅僅是另一個開始吧。
2016年0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