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事里的人生》2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南洋老太”與“一株玫瑰”
? ? ? ? 南洋是20世紀中葉以前廣東、福建等地對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統稱。當時廣東、福建等地的許多人,南渡重洋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討生存,故稱“南洋”。“南洋老太”的故事說,南洋有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一個靠賣雨鞋、雨傘為生,一個靠染布為生。兩個兒子都十分勤奮,生意做得很好,日子也過得很寬裕,但老太太整天心神不寧,憂心忡忡。晴天,她擔心大兒子的雨鞋、雨傘賣不出去;雨天,她又擔心二兒子染好了的布不能及時曬干,無法出手。一天,來了一位老先生,對老太太說:“老姐姐,你應該天天高興呀,晴天,你小兒子染的布很快曬干,能及時出手賺到錢;雨天,你大兒子雨鞋、雨傘的生意很好做,也能賺到錢,你天天都有錢花,這不是很高興的事嗎?”老太太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便高興起來。
? ? ? ? “一株玫瑰”的故事說,公園里,有一株盛開的玫瑰。一天,公園里同時來了兩個人,而且都帶著自己的女兒。甲站在玫瑰前微笑,女兒問:“爸爸,您為什么這么高興?”甲說:“姑娘,你看,這玫瑰開得多艷啊!”乙站在玫瑰前嘆息,女兒問:“爸爸,您為什么不高興?”乙說:“女兒,你看,怎么那么多刺呀!”
其實,甲和乙看到的是同一株玫瑰。
? ? ? ? 魯鈍生感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現象或事物,立足點、視點不同,其審視的結果就大不相同。南洋老太最初的想法和乙首先看到玫瑰的刺兒,是一種著眼于壞事、缺陷、丑陋的消極思維取向,這種思維取向帶來的往往是壓抑、低沉、昏暗、沉重、憂郁、苦悶、不安、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而老先生的指點和甲首先看到花兒,則是一種著眼于好事、圓滿、美好的積極思維取向,這種思維取向帶來的往往是振奮、高興、明亮、輕松、愉悅、快樂、安定、踏實、祥和等良好心理感應。
? ? ? ? ?世界是不完美的,人間萬象,美好的事物與丑陋的現象并存,花兒與刺兒并存,看到美好和花兒就高興,看到丑陋和刺兒就鬧心。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是立足于“看花兒”還是“看刺兒”,就不用我這個魯鈍的人多嘴了。
? ? ? ? 順便說一句,如果你是經商的,第一個小故事還會給你這樣一點啟示:下雨天要盡量少賣晴天需要的東西,晴天盡量少賣雨天需要的東西。人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需求,適時調節商品,發財的幾率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