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00)
有些人憑直覺做選擇,我有時也是。
戀愛中的女孩告訴男孩,
“我感冒了。”
“哦,一定要多喝開水!”
女孩這回生氣了,
“喝開水,喝開水,光知道喝開水,灌黃鼠呀!”
跑友熱情地向我打招呼,
“最近跑步了沒?”
“最近沒顧上。”
“還是堅持鍛煉好呀!”
他好心鼓勵并提示我。
可是,他不知道,我近期安排是,周末跑一次10公里,周內每天早上騎行5.8公里,然后打兩套陳式太極,每天快走上萬步,拉伸拔筋、站樁活胯等還不算數,于健身而言,活動量足夠了。跑步只是鍛煉的方式之一,也許在這位跑友的眼里,所謂鍛練就是跑步,沒跑步就是沒鍛練。
還有個朋友,某一日突然良心發(fā)現,一時心血來潮,也來個“放開腿、管住嘴”,決定健身。他立馬發(fā)微信圈在打聽,附近哪家健身房辦卡便宜,我要健身啦!要健身就必須去健身房呀,那操場跑步不是健身么?
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一說到學習,我就把書一夾,找個安靜的地方,邊看書、邊劃重點、邊摘錄。不動筆墨不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呀,學習就是讀書。
以上所有的做法和想法背后,都隱藏著一種思維,即線狀思維。這種思維,通常歸因只有一個原因,解決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預測未來只有一種結果。
由于這種思維方式垂手可得,又不費神,還不麻煩,簡單粗暴易執(zhí)行,因此在生活中時時、處處可見。
這種思維方式有什么不好呢?線狀思維通常是憑直覺來決策,易被表面現象蒙蔽,撞不倒南墻不回頭,直到親歷頭破血流才肯罷休,易陷入低效率的勤奮陷阱,往往事倍功半,總而言之,思考缺乏深度。
深度思考是什么樣的思考呢?深度通常是指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是多維度的思考。
那么什么是維度呢?從哲學角度,是人們觀察、思考與表達某事物的“思維角度”,簡稱維度。
有些資料將思維描述為五種,一是零維,如興奮點,痛點。
二是一維,類似于線,或稱線性思維,如一因一果,“天雨雪,地濕滑,慎駕駛”。以上例子也全是。
三是二維,類似于面,一分為二看待問題,如“世界這么大,想去看看”,要不要辭職?利是什么?弊又是什么?投資投機時,貪婪著收益,也恐懼著風險。
四是三維,類似于體。如本次投票選舉領導人,贊成的人都會是哪類人,他們是什么主張?反對的人有哪些群體,他們的訴求是什么?中立的人有多少,為什么選擇了中立?如果從三個方面方析,針對不同群體的訴求,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方案,勝算的概率就要大很多。如果只考慮一維,在支持著群體中宣傳,帶不來增量的選票;若只在反對者中宣導,往往亊倍功半;所以通常的策略是,保證支持者,爭取中立者,兼顧反對者。
五是四維,就是體再加上時間維度了。
還有沒有更多的維度呢?有,在科學家眼里,維度已經是十八維了。
我們每天的學習、思考、成長過程,實際上就是構建多維的思維模式的過程。
怎么樣才能鍛煉多維思考呢?從哪里做起呢?我有摸索出三個辦法,當然是邊踐行邊打磨,跟大家分享下。
1、學學邏輯思維。
11、掌握邏輯架構。譬如說《金字塔原理》中介紹的架構,自上而下,第一層級結論先行;然后是第二層級觀點,觀點之間平行并列或遞進串聯;接著第三層級論據支撐,不同的論據之間再釆用并列或串聯。還可以有第四層級分論據再充分論證。
12、建立準確清晰的概念。概念、判斷和推理是邏輯的三個形式。李笑來在專欄中常講,要在頭腦中建立準確、清晰、必要時概念,以及諸多概念之間要有關聯。建立并關聯越來越多的概念,這是判斷準確、推理嚴密是前提和基礎。
邏輯正確,就是要符合邏輯規(guī)則,我正在讀《形式邏輯》這本高校教材,一點點為我?上邏輯這門必修課。
2、拆書拆文章看結構。即就是說每讀一本書,或看一篇文章,甚至一段文字,研讀一下組織架構。能看透架構,就容易看到本質。之前我也寫過文章“搭邏輯架構,寫嚴謹文章,讀這本書就夠了”,這本書就是《透過現象看世界》。 自從看了這本書,我總有一種拆開文章看結構的沖動,也喜歡畫成思維導圖的模樣。“在手里拿著錘子的人眼里,滿世界都是釘子”,這也是一維的思考。拆解得越多,并且掌握的工具越多,思考維度自然會越多。
3、通過寫作,練習各種套路模,熟練掌握并嵌套運用。
我在《看成甲如何介紹一本書》一文中有發(fā)現三種嵌套的小套路,感興趣可以查看。
下面介紹一種贊美別人的套路,即“感受-事例-差別”。如“小王,你太厲害了!微信中步行排名你經常排第一。有一個周末,我爬了趟山下來,心想這回應該能占個第一了吧,結果晚上一看,仍在你后面,這比不上就是比不上!”
有些人拒絕套路,認為文章應該有感而發(fā),這也沒有錯。但從另外的維度看,兩者卻是相互依存的。萬丈高樓平地起,相同的都是必須依靠框架結構,不同的是內外的個性的裝飾風格。
多維思考,就是深度思考。每多一維度的思考,就會增加思考的一層深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