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班,《加熱與冷卻》第二課時
? ? 先簡單回顧了上周做的固體熱脹冷縮實驗,詳細地回顧上周研究液體熱脹冷縮現象的方案設計(幾乎都忘了)。聯系溫度計進行提示后,我向大家介紹我帶來的實驗裝置:燒瓶(類溫度計液泡),細玻璃管(類液柱),以演示實驗的方式,我做實驗,學生記錄!
? ? 對于氣體的熱脹冷縮,還是想讓同學討論,四一班就來了16個同學,我臨時讓大家分為四個小組,進行討論與畫設計圖。并讓每個組都分享了自己的設計方案!之后,我也現場展示了空氣的熱脹冷縮,使氣球膨脹!
? ? 孩子的思考與反駁都非常精彩!
? ? 生1:研究液體的熱脹冷縮,我覺得可以裝一瓶滿滿的水,然后在瓶底加熱,如果液體有膨脹,那就會溢出來,看瓶身是否有溢出來的水就可以了!
? ? 生2:我要反駁他的觀點,因為熱在液體中是以對流的方式傳遞,并且液體中的空氣受熱也會對流冒泡,那如果溢出來的水,是冒泡的時候噴出來的呢?這樣就不能說明液體的體積有變大。
? ? 在交流氣體的時候,也有驚喜。
? ? 本來同學想用加熱與冷卻條件下氣球的直徑大小來觀察是否氣體有熱脹冷縮,但發現如果氣球的直徑測量有誤差,并且加熱之后怕爆炸融化等等。然后就想改用乒乓球,并且也像研究銅球熱脹冷縮時一樣,找一個直徑大小一張的鐵圈,看加熱與冷卻后,是否能通過。(雖不說這會是塑料的熱脹冷縮,但同學有在思考,不斷質疑,就很棒!)
? ? 不過人少,還是影響到一些規則,習慣等等!
信息課(四八班)
? ? 早上第三節的課,前兩節匆忙看書,下載PPT,上課時自己的操作都不清楚,講的時候有點混亂,然后示范后,就讓同學照著PPT上的范例畫。(上得最沒把握的課了)
? ? 中午的時候,理了一下思路,改了一下PPT,下午四二班,孩子們還是很給面子,或許是熟悉我的上課方式,還不錯,有一定的邏輯!采用讓學生補充缺失的某部分圖形的方式(補充熊貓的眼睛,耳朵,兔子的耳朵,微笑的嘴巴等等),一步步慢慢教學,從插入自選圖形、疊放順序、設置顏色格式等,最后讓同學們進行創作。
? ? 四四班的課,同學上的,我覺得可能是課程設計的問題,內容太多,以及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挺多同學還是不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