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的休假,都讓我有著小小的期盼,這次尤為不同是因為要重游上海,在當一次孩子王,和我三個美麗、可愛的外甥女一起暢游大都市,心里帶著小小激動和愉悅。
收拾行裝,拿著相機,帶著筆記本,尋訪老街道,游歷老建筑、品一杯香濃的咖啡,做一個幸福的游人(做攻略,感謝朋友給我介紹的特色書店和美食)
先讓我做一小介紹:大外甥女在鄭,和我一起飛上海旅游,去看另外兩個外甥女,她們雖然不是我的小棉襖卻勝似小棉襖。我稱她們巨型小棉襖和小棉襖2號、小棉襖3號。雖然我喜歡旅游,但是很多網(wǎng)絡上的東西還是一知半解,購票理所當然就交給我的巨型小棉襖了。安排妥當,飛往上海。
對于我這個很小資、吃貨的老人家來說,品嘗美味也是來上海必不可少的,第一餐就有點奢侈、小資。和巨型小棉襖一起找了家很算是文藝的主題餐廳,餐廳的名字:很高興遇見你。點菜時,被一菜名所吸引:你沒有吃過我豆腐。雖然知道是豆腐,但為了這名字,我倆一致要嘗嘗這道菜。接下來,小資老太帶著漂亮的外甥女一起怎么也不能放棄下午茶,喝一杯地道的咖啡。原諒我這老人家忘性大,主題咖啡廳的名字忘了,只記得里面有可愛的小熊和小白兔。夜深人靜,迎來3號小棉襖,嘰嘰喳喳開心間,讓我這個性格內(nèi)向、不愛熱鬧的老人家和她們一起去了一家酒吧。很是高大上,酒吧坐落在五十八層,坐在酒吧里可以看到上海美麗的黃浦江和東方明珠以及燈火燦爛的夜景,隨著燈光的不斷閃爍、變化,感受到上海繁華盛世的一面。就此結(jié)束了我嗨到底的第一天。
? ?
上海自然博物館也是我此行的另一目的,雖然已到開學季,但博物館依然人頭攢動,只能隨著人流參觀,慢慢走過,耳邊嘈雜的吵聲,腳下不時的被各種踹、踢。不時的還聽到愛孩子的大媽們不滿的埋怨聲。博物館參觀不是應該有序而安靜的嗎?無奈只能盡量躲閃、匆匆地走馬觀花,結(jié)束參觀。繼續(xù)的逛吃,有時也會有小驚喜,拐角遇到蔡元培故居,因時間關系也只能做匆匆瀏覽。
終于所有小棉襖聚齊,聽從我這個可以說是孩子王的小資老太一聲令下,一起去參觀田子坊,田子坊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依然有很多居民在這里生活。 它是1933年建成的,到處散發(fā)古老的意味?,F(xiàn)在的田子坊更多展現(xiàn)的是上海的另一面,親切、溫暖和嘈雜的一面。只要你在這條上海灘最有味道的弄堂里走一走,就不難體會田子坊與眾不同的個性了。走在田子坊,迂回穿行在迷宮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藝術作坊就這樣在不經(jīng)意間跳入你的視線。從茶館、露天餐廳、露天咖啡座、畫廊、家居擺設到手工藝品,以及眾多滬上知名的創(chuàng)意工作室,可謂應有盡有。在閑散的日子,就著弄堂里的習習涼風,明媚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空中飄來一抹慵懶的咖啡香味,真的是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閑” 的意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終于可以一個人走在老街,異常安靜,秋陽從梧桐樹繁雜交錯的枝葉縫隙間斑駁落下,信步閑游,漫無目的,就這樣走在一條條老街小路,置身其中并且自甘沉醉,路兩旁老上海二三十年代的花園洋樓、已隨著歲月的流逝換做他用。小街上時有中年人騎著三輪車,手搖著一種古老的鈴路過,鈴聲頓時將上海市井生活頓入我眼簾。漫步在街角,原來秋日的街道正在上演日常生活的支離片段:隔著玻璃你會看到有女子不急不燥,喝著咖啡、讀著一本書,或是在自己的小店侍弄花草。又或者街邊小有名氣的漢源書屋、上海保存最最完善的石庫門,隱隱傳來的軟語呢噥的昆曲。還有就是早已物是人非的名人故居等。更吸引我的是被梧桐書掩映幽暗的建筑,仿佛有著誘人的秘密等你探尋,越走越深,越走越靜,偶爾路旁沉淀時間的建筑散發(fā)出歲月的味道,情不自禁在這樣的老街靜靜地走,很想一直走下去,心中頓覺與號稱上海繁華中心張揚外露、浮華的現(xiàn)代化城市形成鮮明對比。值得一提的是(去了幾個洋房故居,但已沒有故居的影子。比如:蔣介石故居-愛廬,宋子文別墅、玫瑰別墅等)。當然一定要去尋訪老麥咖啡(來自《老麥咖啡館》),因為腸胃不舒服,選擇在門外頓足、拍照。就不品咖啡了,在悠閑安靜里又渡過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