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幾天爸爸給我寄了一箱家里的橙子,大概30多斤,郵費花了50塊。無奈趕上雙十一的尾巴,鄉鎮來的快遞速度太慢了,四五天還沒收到。于是我打電話回去讓爸爸查一下快遞單,他說了一遍,我查詢無此單,再報一遍,還是沒有,直到第3遍他才報對了那串長長的運單號。我心里一陣酸楚,當年會麻溜兒打著算盤做賬的老爸,如今眼睛已經老花看不清了。
? ? ? ? 自從我們鎮上有了快遞點以后,我就時不時能收到來自老家的快遞。金秋水果成熟,先是早熟的薄皮橘子,然后是紅心蜜柚,這次是橙子,爸爸說下次打算寄胡柚。箱子包裝很粗糙,加之路上磕碰幾天,難免會有損傷,水果個頭也不如超市賣的那么齊整;只是那味道如此熟悉,數十年如一日沒有變,那么強烈撞擊我的味蕾。我吃過其他地方產的,總能一下辨認出家鄉水果的味道,因為添加了一份獨特的情感記憶,顯得與眾不同。
? ? ? ? 除了水果以外,我的冰箱里還常年放著一罐豬油、一瓶豆豉醬。豬油是爸爸用自己養的豬肉的肥膘慢慢熬出來的,炒青菜或者煮面條加一點進去特別香。豆豉醬也是家里自制的,從菜園子里收回來紅辣椒,加上姜、蒜、八角、豆豉等十幾種其他的配料,細細地剁碎,然后放進壇子里發酵幾個月。在我們老家,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這種辣椒豆豉醬,有點像老干媽,但因為各家的手法、配方略有不同,醬料的香味會各不一樣。我們離家去外地,大都會帶上一瓶這樣的醬料,給異鄉的游子帶來一種家的感覺。
? ? ? ?記得小時候,臨近臘月,家家戶戶便開始殺年豬、置辦年貨,一家人忙著打魚糕、做豆腐、炸肉丸,置身于那樣熱氣 騰騰飄香四溢的廚房里,春節的味道顯得格外濃郁起來。我跟在媽媽后面幫忙做芝麻糖、用繞麻花的面團捏小面人,然后看著一大鍋熱滾滾的油里,媽媽的漏勺不斷撈起來各種好吃的,忍不住伸手去,又被燙的縮了回來。我們團團圍坐在火爐旁,吃著熱乎乎的火鍋,外面是白茫茫的大雪,那是屬于冬日最溫暖的記憶。
? ? ? ? 這兩年,我沒有回老家過春節。媽媽不在了,爸爸一個人里里外外地張羅,他什么都不肯丟下,還是像以往一樣準備每一樣年貨。春節的時候挑著一大擔子土特產來廣州看我,袋子里裝著切好的土雞、臘排骨、咸魚、雞蛋、魚糕,甚至菜園子的青菜也摘了一大把,說是比菜市場的味道好,無論在哪里過年,只要煮上一鍋家里的土雞,蒸一盤自制的魚糕,聞到那無比熟悉的肉香味,那便是回家了。
? ? ? ? 我知道,這樣的機會將越來越稀少。爸爸年歲漸長,已經照顧不來這么多的農田、菜地、果園和牲口,光是每日喂豬飼雞,就是一項辛苦繁瑣的事情。爸爸說也許過了明年他就不會再養豬了,夏天防暑,冬天防凍,一日三餐地喂,要花太多功夫,實在劃不來。而他是我們家附近還在耕種的最后一輩人了,再往下,我們這一代,幾乎沒有在農村呆的,更別說會種地養豬了。
? ? ? ? 如今過春節,為了省力氣圖方便,大家一般都在外邊買現成的,和平時吃的似乎沒什么兩樣。少了自備的食材,也少了故鄉菜肴的味道。今天的超市、菜市場,蔬菜瓜果沒有了季節之分,外觀雖然又大又靚,味道卻淡的很,放冰箱里十天半個月也不見壞。前幾天我從超市買回來一塊牛肉,切開來里面居然有一層隱約的淡綠色;快餐店的豬肉,吃起來有一股說不出來的騷味,我不知道去哪里還能找到天然長成的蔬菜,能吃到健康又安全的菜已經很不容易了,吃什么變成了一件謹慎而傷腦筋的事情。也許我們的下一代已無從得知食物從何而來,他們和食物的鏈接變成了超市、餐館,甚至連買什么食物都會打上階層的標簽。
? ? ? ? 我不知道有一天爸爸老了那些地誰來種,我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回去生活,只是家鄉的食物,它一次又一次召喚我,讓我渴望留住它,那種食物天然長成的美味,夾帶著兒時家鄉溫暖的回憶,在任何時候撫慰我的胃、滋養我的靈魂。當我們將根從土地中拔出來,扎入另一片土壤,當最后一個農民不再耕種菜地、不再養豬喂雞,當農藥化肥轉基因的食物產業化大行其道,誰來為我們守護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