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寺
行走嘉峪關、酒泉、張掖,一路都被祁連山吸引,特別想近距離看看祁連山,和它耀眼的雪山,看到關于馬蹄寺介紹中有祁連風光的描述,決定走一遭。早上六點多起床,牙都沒刷,退房存包后拎著個兜子盛著兩天的必需品直奔張掖汽車南站,因為網上說汽車南站有去馬蹄寺的車,最早一班是七點二十五。打車到南站用不到十分鐘,狂奔進站買了張票,看看時間離開車還有十來分鐘,又狂奔出門買了幾個包子,坐上車吃著等發車。車上一共就三五個人,等了十幾分鐘司機才終于來了。剛開出去拐了個彎,司機啥也沒說,停車下去跟人聊天了,車上幾個人一臉懵逼地四處瞅著,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終于等得不耐煩,問司機怎么不走了,司機特別習以為常地說“等人”,問等多久,回“八點二十”...原來不止這一趟車這么干,車站發來的車都是要在這一處停下來等著拉更多的人,當地人仿佛也是習慣了的,八點二十前后匆匆來了一堆人,車居然將要坐滿了。這種開往縣鄉鎮的公交車,招手即停,隨時可以下車,急的我一直看時間看地圖。好在越遠離市區,祁連山越近越清晰,雪山也越壯觀,還可一覽當地風物,焦躁的心略得以安撫。
五十多公里的路,過了九點半才終于到馬蹄河(非旅游旺季不直達馬蹄寺),還有五六公里的路才能倒馬蹄寺景區大門。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下車后有一輛車開過來,前面下去一個老大哥問去景區的價錢,司機說一人十塊,兩個人二十,我回頭看沒別人才明白第二個人說的是我,后來司機說我們剛坐上車他就接到消息有倆人要去景區,專門在候著我們!別看這里交通不怎么發達,信息倒還挺發達的。
景區大門到馬蹄寺有四五公里,小坡度爬升的公路走起來很是舒服。前面是雄渾壯闊的雪山,周邊是深秋樣子的樹林草甸,路邊灌木叢中時隱時現的小溪歡快地流淌著,天空藍的刺眼,舞動著層紗似的云,空氣清新冰涼,悠然動人。一路上沒遇到一個徒步的人,偶有車疾馳而過,遠去的聲音像是被吸進了真空。驚起一只飛鳥,撲棱棱煽動著翅膀,草甸上有個泉眼咕嚕咕嚕地吐著水,輕風流轉,不時飄落的樹葉,每一個輕微的聲音在此時此地竟都意外地清晰可愛,哼哧哼哧趕路的我不由得駐足傾聽觀望,心中澄澈安寧。
景區很大景點比較分散,特別值得一看的是馬蹄寺和千佛洞、金塔等,馬蹄寺與千佛洞是離景區大門最近的兩處古跡,而金塔要離大門二十多公里遠,景區內沒有班車,大多數游人只能游覽前面兩處景點,更適合自駕游。聽聞馬蹄寺石窟比較值得一看且人多會很堵,進景區大門后就直奔馬蹄寺,更近的千佛洞都沒看。一直沿著公路的指示牌走,結果繞了個圈,多了一公里,此時想想,指示牌大概是給車指路到停車場的。
十一點,一個多小時后的跋涉后終于抵達馬蹄寺山腳下。通往石窟的一處山丘平臺上,有兩座喇嘛塔,在塔前找角度拍照時一抬頭看到了日暈籠罩白塔,趕緊拍照,帶起一波扛著單反的大叔大媽們跟拍。想起了在應縣木塔遇見日暈并拍照的情形,感嘆真是有緣。
馬蹄寺石窟群源于晉代,曾經頗為鼎盛,為河西佛教勝地,歷經風雨磨難,殘留文物已不多,跟著別人家導游聽了幾段講解,看到了馬蹄寺名字所由來的馬蹄印。馬蹄寺石窟也叫三十三天石窟,在懸崖峭壁上開鑿的七層洞窟是其最亮眼的部分,現在部分對外開放,窟內道路狹窄陡峭僅容一人通過且上下是同一條道,人稍多就會引起大擁堵,好在非節假日,沒有耗費太多時間。
游覽一小時后下山,經過勝果寺,古樸寧靜,與這里的環境十分和諧。
餓得不行,去停車場附近找吃的,很多店都關門了,營業的店都很火爆,去的第一家店老板廚師服務員收銀員統共就倆人,忙的錢都顧不上收,顧客吃完飯就跑后廚去送錢,在忍受了一堆大媽們咋咋呼呼吵嚷了半天后得知想吃的飯沒了,只好換了一家。第二家店一樣火爆,各種沒菜沒面,點了最快的牦牛肉拉面,半天后來了一盤冷肉拌的疑似掛面,老板說就是拉面,顧不上糾結,有的吃就夠了。
中午的陽光照在雪山上,極其光明璀璨。
吃完飯已經十二點五十,趕緊下山,想趕去千佛洞,奈何時間不夠了,與人約了一點半碰頭包車出去,跑一會走一會,半小時還沒出門。想搭個順風車卻臉皮薄而且半天才能遇見一輛車,終于鼓起勇氣招了招手,沒人理。最后看到一輛摩托車,猶猶豫豫地揚了揚手,居然停下來了,把我載了出去,沒想到我搭的第一輛順風車居然是輛摩托車。其時離景區大門也就幾百米了,兩分鐘后就到了,要給這位友愛的藏族大哥拍個照,他自己很主動擺了個剪刀手。
約好的車去送別人了,等了一會不想等了,正好有個車在我們跟前緩緩而行,說完情況就上車去了馬蹄河,正好有公交在那里等人,上車沒等太久就發車了,晃了一個半小時后到了張掖,下車趕緊打車去了張掖客運(西)站,四點有一班開往七彩丹霞地質公園方向的大巴,買完票十幾分鐘后發車了。
七彩丹霞
馬蹄寺和丹霞都適合單獨拿一天去逛,然而時間不夠了,只好在馬蹄寺走馬觀花看一眼,然后趕緊轉場去看夕陽渲染丹霞。馬蹄寺和七彩丹霞地質公園分別在張掖的東南、西南方向,以張掖為拐點成“V”形,從一個地方出發必須到張掖中轉才能到另一個地方,所以老早就得趕回張掖。坐上車才開始聯系住宿,淡季就是好,不僅很隨意就找到了住處,而且是以很便宜的價格住到了離景區大門不到百米的農家院,一個人睡了三個人的屋。
坐了一個小時的車,五點下車,放好行李趕緊買票進景區。
早就聽聞四號觀景臺景色最美,最適合夕陽下看丹霞,于是直奔四號臺,一路上就看到很美的丹霞和彩色丘陵,心中抑制不住的興奮,一下車就先找地飽覽了一番。公園比較人性化,可以錄指紋以便第二天免門票進園,拍了幾張照片后錄了指紋。
四號觀景臺人是最多的,景色也確實很棒,到達的時候夕陽的光線正好,灑在山體上有流光溢彩之美妙,仿佛就要融化成色彩的河流。
山上平臺人特別多,擁堵不堪,攝影愛好者們占據了窄窄的棧道上所有光線好的位置,上下的行人全堵在另一邊,上不得也下不得,半天才能挪動一點,真不知道節假日會是怎樣的擁擠。丹霞地貌多是砂礫巖構造,很是脆弱,稍一摩擦就會碎成砂礫,因此不允許觸摸踩踏,景區里的廣播以及標語都提醒著游客不許翻越欄桿。然而,過一個岔道時還是看見上面觀景平臺有人翻越欄桿,瞬間怒從心起,景也不看了,直奔那人而去,奈何道路實在是堵實了,短短幾十米花了五六分鐘才過去,此時已有仨人翻過了欄桿,站在平臺上對欄桿外的三人曉之以喊動之以吼。不刮胡子的我看起來比較兇,不止一次在街上被警察查身份證,暴吼起來還是有些震懾力的,兩個中年人訕訕而歸,不好意思地瞅著我。有一個年紀大點的老大叔假裝沒聽到,好像覺得被喊回來很沒面子似的,扛著三腳架僵硬地往外走了走,繼續拍照,怎么叫都不應,害得我差點爆粗口。沒一會就自己回來了,也不抬頭看人,翻過欄桿扛著裝備就扎進了人群里,看起來也是不好意思了。此時心中的那份悠然被破壞,正在郁悶,聽見人群中說:沒有太陽了。抬頭一看,晴朗的天空中有一片云籠住了太陽,一如此時我的心境。沒有了夕陽的光線,丹霞的色彩就失了大半。
沒了興致的我離開了四號臺,經過二號臺時見這邊幾無游人且山體顏色奇異,下車轉了幾個山頭直到暮色沉沉。
吃完飯,到公園門口溜達了一下,為了明天的日出,早點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