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2個小時讀完了Susan Kuang的《斜杠青年》,相對我最近閱讀的其他工具書里層出不盡的工具等,坦白講Susan在這本書并沒有過多分享工具跟方法論,而是靜下心來幫你調心。
很多時候我們行動的拋錨與撒野終歸始于心亂。
斜杠青年來源于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王二狗,數學老師/模特/淘寶店五鉆店主,“斜杠”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斜杠青年越來越流行,已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生活方式。(引自百度)
Marci Alboher (born in Brooklyn, New York) is an American author, journalist, speaker, and writing instructor with a background in law. She is author of 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 A New Model for Work/Life Success (Warner Books, 2007), which popularized to the term "slash" to refer to a person with concurrent multiple careers. Alboher is a frequent contributor to The New York Times, where she originated the Shifting Careers column and blog. She lives in New York City.
斜杠并非是你全職一份工作,多打幾份兼職工作就是斜杠。
Susan Kuang 一再在書中提及斜杠不僅僅是很多人膚淺地覺得是身份的多重體現,也不僅僅是收入渠道的多渠道,而更多的是給到我們生之為人多元化人生的開啟。
我們當然羨慕斜杠青年,那一杠杠的身份的呈現。但是真能做到還是需要我們進行自我評估。你是否已經準備好開啟了斜杠生活呢?
第一,試問你是否善于折騰?
我的一位伙伴叫Wendy,是一家機構的人力資源負責人,現在利用她的閑暇時間在協助我做線上課程的管理與維護(俗稱助理)。
剛認識的時候她說雖然現在已經是三張的人,但是我每周還是會奔赴一些畫展,有一些演講的時候我也會去積極參與,而且時不時還誘導我是否有時間跟她一起去。
她堅持每天健身,利用空閑時間還在豆瓣上免費給很多有職業困惑的人特別是應屆畢業生做在線免費答疑。
如果你覺得每天上班8小時覺得已經累成狗了,或許你的安閑已經告訴你并不情愿有任何的嘗試跟可能。
第二,試問你是否愿意終身學習?
時間很公平,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的24小時。
8小時上班時間,
8小時睡覺時間,
而還剩下8小時便是拉開差異很重要的八小時。
關鍵是看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當然可以選擇看韓劇、日劇甚至泰劇,畢竟讓自己感官放松一下,沒準也可以學咪蒙看韓劇找提綱,畫重點,擬橋段等;
當然也可以選擇去報一些在線課程去學習,去充電去發現一個未知的自己跟無限的可能;
同樣,還可以在很多寫作平臺上去發表自己的心得感想,比如說簡書,豆瓣。
如同Susan在書中寫到的那樣--朝九晚五不是必須,自我投資永無止境。
當然還有很多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你能夠給出很肯定而決絕的答復,
那么我相信你會從此刻開始去搜索更多讓自己更加多元化的信息。
最后,分享下Susan在書中所提及到的一些工具:
1)晨間日記
2)每周成長回顧
3)冥想軟件-Insight Timer
4)健身軟件CrossFit-WOD
當然如果你一直在用Keep,那就繼續Keep就好了。
感謝Susan Kuang這本書,我們不是為了斜杠而去生活,而是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嘗試發現不同的可能性,而斜杠只是你一路嘗試,刷新后的身份。
那我們不妨一起在斜杠的道路上,撒丫子跑起來!
祝你我都腳下如風,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