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習慣記筆記,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我一個值得推崇的優點。我卻自認為腦子不夠好、記憶力不強、理解也不快,所以需要一些外界的工具幫助自己彌補這一弱項。誰知多年積累下來,在工作和生活中自成一套簡便高效的記筆記系統方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個習慣反而成了我的一筆財富,成為我多年來勤能補拙、事半功倍的一項成長利器,也希望它能幫助更多人提高效率、效能以及助力自我提升和成長。
要追溯這個習慣源于何時與何因,大概始于大學時期聽選修課和讀課外書了,因為讀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會想要記錄下來,便于以后重復查看。這和專業課筆記的動機不同,專業課記筆記純粹是為了考試復習,是不得已而為之,當場聽不太懂所以得記下來過后消化,是為了“記憶”而記筆記。而為了興趣記筆記卻是為了“遺忘”記筆記,好給大腦和心靈留出更多空間、以吸收更多感興趣的內容。
以下是我多年來記筆記方法的總結,哪怕有一點能對你有所幫助,我也將無比欣慰。
我記筆記一般分兩類,即兩個步驟:
一是靈感筆記。
記什么?
記錄一些隨時產生的思想和靈感火花,比如突然想起要做的事、某個觀點或感悟、某篇文章的主題或某個創意、突然聽到的某個關鍵字以后可以用于進一步搜索;比如觀看電影時觸動你心的一句臺詞、一個場景,隨時記下來,日后就是寫文章的素材、或是融會貫通的思想鏈接。所以靈感筆記是零散的、碎片的、未經整理和加工的、沒有任何格式要求、是思想和靈感有形化和視覺化的第一道工序。
用什么記?
就用隨手可得的任何媒介記錄,比如手機備忘錄、有道云筆記,或隨手的記事本甚至單面用過的廢紙(我就回收利用了很多阿布同學廢棄不用的作業本)。
有什么好處?
靈感筆記的好處在于發散思維、不拘于形式、及時并且最大程度的捕捉到思想和靈感的火花,有些甚至是稍縱即逝的。
二是分類筆記。
記什么?
經過分類和整理的筆記,包括
- 工作筆記(待辦清單to-do list, 會議通知與記錄meeting appointment/notes, 文檔documents, 備忘錄memo, 郵件emails等)
- 個人思考和規劃筆記(個人戰略、愿景、目標、計劃、任務等)
- 讀書筆記
- 聽課筆記
- 日程筆記(日歷)
- 時間花銷筆記
- 文章和博客
- 生活類筆記(比如賬本、書籍清單等)
重要提示:如果是記錄行動計劃,則一定要分解到每個最小的動作,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的可行動任務(Actionable Tasks),否則因為任務太大、自己不是很清楚需要怎么做而很容易造成拖延。
用什么記?
我現在已經基本不用紙質筆記了,所有筆記都存檔在硬盤里,最常用的形式是文字、表格和清單,最常用的工具是word, excel, powerpoint和有道云筆記。將來可以擴展至思維導圖和圖形化筆記(如手帳),當前階段主要受限于我的思維導圖和繪畫技能。
在歸檔時,要考慮文件夾的歸類整理和文件名的起名按照什么規則?信息整合時按照什么順序?我基本是按分類再按主題創建文件夾,文件名里必須帶日期標示yyyy-mm-dd。必要時我還會為每一類筆記建立索引目錄文件,可以一覽無余,并且可以宏觀通覽的進行一些橫向聯系。
我以前的讀書筆記和一些手稿都是紙質的,經歷了到電子媒介的演化,那些紙質時代的鋼筆字筆記反而成了值得懷念的歲月珍藏,閑暇時翻看也是一種愉悅的回憶。
有什么好處?
分類筆記的好處是歸檔清晰、易于保存、分享和查找。
重要提示:靈感筆記一定要及時整理、整合到分類筆記里,否則容易丟失、零散不整合,就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思想資源。有些靈感可能在自己的存儲硬盤上已經有了現成的分類歸檔筆記,只要加上去即可。如果有些靈感導致了新的分類,那就再創建。筆記就跟滾雪球一樣一點點積累起來。
以下是我通過這些年記筆記的經歷所積累的一些小竅門(tips):
- 記筆記是為了解放大腦、放下負擔,如果把大腦比喻成一塊海綿,當吸收了足夠多的水以后,就要及時的擠到瓶子里,才能吸收更多的水,擠出來的水也更利于長久保存。所以說是為了“遺忘”作筆記。舉個例子,如果臨睡前或半夜醒來突然想起一件事,及時寫下來就相當于在心理上把它放下,有助于睡眠;如果一直放在腦子里想著怕忘了,就成了“心事”會影響睡眠。
- 現在社會信息爆炸并且有很多垃圾信息,而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所以記筆記也是為了過濾信息、提取自己需要的要點。
- 并不是不成熟的想法就不值得記錄,我的一些文章和課程開發就是源于一些起初不成熟的點子。
- 記錄與總結,可以可視化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經驗的積累,避免曾經犯過的錯誤。
- 記錄和總結,是對思路的梳理和挖掘。
- 記錄下來,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觀點,進而固化為行為、能力和資歷。
- 自己記錄的才是獨一無二的經驗和思想成果。
- 記錄下來也更利于分享出去,惠及更多人。
- 記筆記是一項技能和習慣,可以訓練和培養,很多大家都是記筆記的典范,比如李敖、李笑來等。
- 和做計劃一樣,做筆記也要適度,過度記筆記或者過于拘泥于形式就類似于心理強迫癥傾向,適合自己需要的就好。我在記筆記時忌諱事無巨細,只記錄重點和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并且形式樸素實用就好,如果非要用漂亮的紙質筆記本,點滴記錄并保持版面的整潔和美觀,反而浪費了很多無謂的時間,則是舍本逐末、南轅北轍。因為記筆記本來是為了高效,是時間管理的手段之一。
- 有些過時的不再需要的筆記要適時地丟棄,沒必要所有筆記都永遠留存。所以記錄和保存筆記也要斷舍離。
- 記筆記和保存資料本身并不是目的,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高效、更符合自己的期望、幫助我們自己也幫助別人獲得更好的成長,才是目的。
- 在我,紙質筆記本如自行車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休閑工具,而非必備物品。我買了心儀的筆記本,用鋼筆字寫些心儀的句子,是慢生活的享受、是文藝范兒毛病的復發,而不是為了高效和實用目的。
- 定期重溫筆記、提醒自己讓它發揮作用很重要,而不是記完筆記就讓它沉睡百年了。
- 記筆記要易于查找和檢索,所以有條理的分類、文件夾和文件命名規則就很重要和必要。
如果你覺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健忘、低效、忙亂、拖延等問題,不妨也來試試養成記筆記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