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冰山日記
冰山日記是通過畫冰山圖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內在系統。
它由行動、應對模式、感受、觀點、期望、渴望和自我七個部分組成。
02 行為
行為是可視的部分,比如孩子的哭鬧,生氣時摔東西,咬人;
光看見行為,直接糾正行為,很多時候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即使有效也是暫時的
03 應對模式
薩提亞總結了四種常見的不良應對模式:討好、指責、超理智和打岔;
最理想的應對模式是一致性溝通,有能力同時關照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并表達出來
04 感受
感受是在經歷事情后產生的情感體驗,或低落,或難過,或憤怒......
感知自己的情緒,有助于我們看清自己當下的狀態:我很難過,我很憤怒.....
05 感受的感受
感受的感受是指感受之后,是接納還是壓抑或否定;
比如當我感知到自己的憤怒時,出現聲音:我是資深的心理咨詢師,我居然還這么憤怒,這就是壓抑感受
06 觀點
觀點是我們做出行為背后的信念;
識別它,你會發現它們是從小到大從父母或權威那里得來的。
07 期望
期望來自我們過去沒有滿足,現在依然想得到的;
我們期望得到父母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和愛,就像孩子期望我們一樣;
08 渴望
渴望即我們所有人共有的渴望被看見、被愛、被尊重;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我們都渴望被對方理解、支持和愛;
09 自我
自我是冰山的核心,是自我價值的瓶子,
當我們自己與自己在一起時,會感受到瓶子是滿的,我們是處事不驚的。
10 系統
冰山每一層的體驗都是相關關聯,同時存在,同時發生的系統;
治療時選擇一個容易轉化的層次,并對整個冰山做出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