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步行到超市購物,必然要經過一個嗦粉小店。無可奈何,我總是聞著一股臭臭的味道,這種臭味讓我皺眉捂鼻,實在難以接受嗦粉小店里螺螄粉散發的異味。
一天,幾個朋友相邀一起吃螺螄粉,我毫不猶豫拒絕了這次聚會。不是我矯情,這股酸臭味是一種難聞的氣味,我真的不想聞到。而朋友們都勸我:“螺螄粉臭里透著香呢,這是柳州螺螄粉的獨特標志,你不妨試一試這臭寶的美味?”
朋友們居然說螺螄粉是“臭寶”,大概是說螺螄粉是臭飲食文化中獨一無二的寶貝。大家都說它是寶貝,又特別愛吃,唯我一人拒絕接受這種公認的美食。
朋友們說我:臭寶跟你無緣,太可惜了。你缺少了人生中一個價格低廉的快樂嗦粉體驗,因為螺螄粉已蛻變成國民美食,甚至成為中國飲食文化對外輸出的新名片。你能理解其中的美味程度嗎?說白了,你就是聞到了空氣中飄著螺螄粉臭味的一點點皮毛,你根本就沒有親口品嘗它內在實質性的東西,因為你沒有體驗過!
我被朋友們輪番轟炸,仿佛我就是一個嬌滴滴的扭捏作態女。我內心深受打擊。昨天,我又經過螺螄粉小店,心里的犟勁一下子就上了頭,我要不要挑戰自己,開戒吃一碗螺絲粉呢?真實的我開始抗拒了,不由自主地捂住了鼻子。我內心深處另一個虛擬的我則跑出來勸說:又不是吃屎,有什么不敢吃的。吃吧,定會吃出驚喜的!我就是一個矛盾體,虛擬的我戰勝了真實的我。
確實,我是一個不服輸的人,朋友的激將法讓我豁出去了。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走進臭寶小店,服務員問我吃什么樣的螺螄粉?我點了一碗小份的招牌螺螄粉,掃碼付了13元。小店里有大份的螺螄粉,我不敢點,主要是害怕吃不完浪費了。
我緩緩坐下,一只手捂著鼻子,一只手刷手機。等了大約5分鐘,服務員端上來一碗看上去十分有料的螺螄粉,我拿了一雙消毒筷子,開始觀察螺螄粉上面一層到底是什么食材。我開始嘗試吃了第一口,第一口好像是經過泡發油炸后再烹飪的豆油皮或豆油棍,有點香香的感覺。第二口,我嗦了一口米粉,微辣,夠勁道。我發現碗里有螺絲肉、酸筍、酸豆角、油炸花生米、黑木耳、生菜……呵呵,真是意想不到的驚喜,確實好吃。吃著吃著,我竟然將一碗螺絲粉吃了個底到天。
螺螄粉哪里有什么臭味啊,其實,它就是一碗香噴噴的人間美食!我只是吃了一碗螺螄粉而已,卻悟出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表面的缺陷可能掩蓋著內在的美好。你不去體會這份美好,可能心里永遠有一個“臭”氣熏天的陰影在作怪。
明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了許多“聞著臭,吃著香”的菜肴,這些菜肴至今讓人回味無窮。這碗螺螄粉以其獨特的臭味打破了我對該食物的刻板印象,以今以后,我從這家嗦粉小店路過,我發誓,不會再皺眉捂鼻了。
一碗小小的螺螄粉里,盛著我對生活的熱愛與韌勁。如果我不去嘗試一下這碗臭粉,怎么知道現代人在壓力之下追捧螺螄粉而產生的樂趣呢?我們只要勇敢去挑戰自己的視覺與味覺,定會將酸筍的臭味變成人間的美味。螺螄粉,我開戒吃了第一碗,今后,我一定是螺螄粉小店的常客了。此時此刻,祝賀自己挑戰(螺絲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