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下屬業績上不去的問題,我們將利用"知、能、愿"模型,從三個維度依次分析和解決。
首先,我們來分析原因,到底是哪個因素造成下屬業績問題,然后針對可能的原因,我會跟你分享一些解決方案。
原因分析非常簡單,你可以對下屬進行直接提問,如果對方自己也糊里糊涂,你可以把可能的影響因素列出來,然后設置一些提問來驗證。同時,你還可以進行觀察分析,了解這名下屬之前的工作情況,跟現在做個對比在分析清楚原因之后,我們接下來的重點,就是針對每個問題來找解決方案,我按照模型的三個因素,分成知、能、愿三個方面來展開。
(一)解決員工“知"的問題
上一小節,我們講到角色認知主要受信息缺失和認知水平的影響。為了完善下屬的角色認知,你可以從信息層和認知層著手。
1.針對信息缺失:
一般來說,我們在管理團隊的時候,需要不斷強調并讓員工知道的信息不外乎三點:
- 崗位職責:員工需要知道他所處的角色、具體的職責是什么。很多公司會有崗位描述(Job Description) 材料,你需要提供這份材料,并且確保員工深刻地理解里面每一條職責。
2)業務重點:除了崗位角色之外,員工還需要知道在當下這個時間點的工作重點是什么。因為即便同樣的崗位, 公司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時候, 工作重點也是不一樣的。很多公司會有KPI文件, 這是一個傳達工作重點和目標的方式,當然,也有一些互聯網公司用的是類似谷歌的OKR, 具體這里不詳述, 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話可以在網上找到相應資料。
除此而外,定期召開戰略會議也是方法之一,可以讓員工了解公司近期的重點和發展方向。比如,公司的近期重點是收入,但下屬仍把精力放在利潤上,導致公司收益增長緩慢,這就是有問題的。
- 3)任務本身的信息:背景、目的、時間、資源、相關方等等。
2.針對下屬認知水平:
很多時候,你覺得說得很清晰了,但因為認知水平的差異,可能下屬理解的是另外的意思。
因此,比較好的方式是澄清問題并要求下屬反饋:在交代任務時,為了讓員工清晰把握工作要求,要盡可能明確任務。交代完任務的詳細信息后,可以讓他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一遍,以保證他的認知和你在同一水平上。
(二)解決員工“愿"的問題
行為意愿受外部驅動和內部驅動兩方面的影響。為了增加行為意愿,我們要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進行激勵。在《解決問題》課程的“如何分析個人問題"小節中,介紹了激勵模型,我們可以拿到這里來用。
首先,從外部驅動來看,員工的工作意愿會受到薪資報酬和周圍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所有措施中,一般來說獎懲分明、樹立正面榜樣(或者說樹立適合的文化氛圍)是最有效的方式。
1.獎懲分明,一般反映在薪資和職業發展體系當中。
從薪資來看,需要根據崗位特點來制定合適的薪酬激勵。一般來說,越是結果導向型的崗位,浮動的部分比如獎金應該占比越大,比如銷售崗位的獎金比例要高,這樣收入的波動性大,才能有足夠的激勵性,但是行政崗位的獎金比例要低、固定部分的比例可以高,這樣這個崗位才能比較穩定地按照流程做事。
簡單說了薪資之后,我們來說職業發展體系。大多數職場人都是對未來有憧憬的,他們希望有一個清晰的地圖,讓自己看得到未來的可能性。所以,你需要為自己的團隊成員設計這種可能性,劃出他未來向上發展和橫向發展的路徑,并且明確每一個路徑的要求,同時還應該提供每一條路徑所需要的資源,這樣,員工才會有足夠
的激勵。
2.樹立榜樣,實際上就是在樹立公司或者團隊文化。
過去我們經常提到一個現象,就是一些人在國內經常插隊、公眾場合大聲喧嘩,但是一到國外,比如說日本,行為馬上就規矩了。這背后其實是群體行為或者說文化的力量。我們去到任何一個公司、任何一個團隊,剛開始的時候,都會觀察其他人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這就是文化。所以說,在管理團隊的時候,可以樹立一些榜樣、并且給予這個榜樣更多資源,來讓下屬知道你喜歡的行為方式,從而開始模仿。
其次,從內部驅動來看,根據自我決定理論,熱情來源于勝任感、自主感和歸屬感。
關于勝任,一般來說,80%左右的勝任度情況下,是最合適的,因為有一定挑戰但是又是可以達成的挑戰,這是激勵的最佳狀態;
關于歸屬,則是在團隊中打造情感紐帶,和諧的團隊氛圍也是工作動力之一。
關于自主感, 這里介紹一個方法, 叫做4T, 即從任務(task)、時間(time)、方法(technique)、團隊(team ) 方面給予員工一定選擇的自主權,也就是在工作中做什么、什么時候做、用什么方法做、和誰一起做。你并不需要在四個方面都讓員工自主,但是至少一個方面的自主,會大大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對應這幾個方面,我簡單舉幾個例子:
1)對任務的自主選擇,谷歌有個很知名的政策,就是允許軟件工程師每周用一天工作日,倒騰他們任意想倒騰的東西。結果在這20%的自主選擇的研發過程中, 工程師開發出來GMAIL、谷歌翻譯等大受歡迎的產品。
2)對時間的自主選擇,即在保證工作的情況下,允許員工偶爾可以在家遠程工作或早下班去接孩子,晚上在家繼續完成工作。
3)對方法的自主選擇,對于一些特別需要創造力的工作,可以允許員工跳出既定框架,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
4)對團隊的自主選擇,對于一些項目工作,可以允許員工自行組隊。這些,都是能夠提升員工自主性、從而最終提升工作積極性的有效措施。不過,這里還是要再強調一下,不同崗位性質的員工有不同的管理方式,越是強調創造、結果的崗位,需要的自主權越大,越是強調重復、流程的崗位,自主權過大反而會對工作產出有負面影響,所以依然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非自主權越大越好。
(三)解決員工"能“的問題。
很多管理者都把培訓當做提高員工技能的重要手段。但僅憑培訓就能解決員工能力缺失的所有問題嗎?
根據學習的"721"原則:員工能力的提高10%來自常規的培訓;20%是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主要指工作中借鑒、參考別人好的做法,以及與他人溝通、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的互相學習;70%來自工作(即實踐)中的學習。
因此,為了提高員工的能力,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針對性培訓:
如果公司提供各種培訓,就可以安排下屬有針對性地去參加。這里所說的"有針對性",是說根據對方的能力缺失項和崗位要求的能力重要項,來進行安排。另外,還可以采用給新員工指派導師或者伙伴的方式,讓他快速熟悉業務、獲得指點、充分交流。2)構建學習型組織:
通過舉行晨會、復盤會或分享會的方式,鼓勵員工間交流溝通。鼓勵員工將工作經驗總結提煉,與他人分享。3)提供有挑戰的工作:
安排老員工帶新員工,多給員工機會參與一些復雜項目,讓員工在工作中檢驗知識與能力,得到成長。工作可以針對"補短",讓員工獲得短缺的技能,比如讓協調經驗不足的人跟進各部門工作。也可以針對“揚長",讓員工在他們已經擅長的領域得到更有挑戰的磨練和精進,比如讓擅長組織活動的下屬去舉辦一個行業大會。不管是揚長還是避短,肯定是針對崗位要求來。
<<<圈外商科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