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剛升職做部門主管,就接到了業績翻番的KPI指標。
要知道,原來的指標已經差不多到極限了。怎么好再給兄弟們加負擔?
于是,我干脆自己扛起了一半,剩下的再內部平均分配。
那一年,雖然表面上看,我是升職了,實際上過得比當小兵還慘。不僅要應對各種檢查、匯報,還背著大量一線業務。真心是累成狗!
這還不算,真正讓我心寒的是,一次無意中,聽見同事的聊天:都升職了,也沒請請大伙,他不累誰累啊?
原來,我認為的自我犧牲,在大伙眼里,卻是理所當然。
未來,一片黯淡……
都說慈不掌兵,義不理財。
當了領導就要學會樹立威嚴,打一棒子給個甜棗地讓員工聽話,好好干活。
但現在的職場,大都是90后,95后的天下。員工越來越有個性,老一套做法基本已經失效。管得嚴就甩臉撂挑子,管松了又蹬鼻子上臉。
到底該怎么做,才能讓大家動起來,確保甚至超額完成團隊業績呢?
我最近讀到一本書,是阿里鐵軍原主帥俞朝翎的《干就對了》。
作為資深管理大神,俞老師在書中介紹了讓團隊業績增長的9大關鍵,被馬云稱為阿里巴巴的“定海神針”。
今天心眼兒就結合書中干貨,針對自己之前遇到的問題,和你詳細聊聊:企業管理者怎么管“不聽話”的下屬,才能實現業績翻番?
如果你也剛好遇到類似問題,看過之后必定會得到新啟發,幫助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01 明明是人家成功的管理經驗,為什么我用了就沒效果?
當初,為了更快適應“管理者”的身份,我自費花了大幾萬,去參加學習班,學習先進的成功管理經驗。課上聽得那叫一個爽啊,可回來一上班,又傻了。
要么,是老師講的場景,跟自己的實際情況完全不一樣。
要么,是照貓畫虎地用了一段時間,沒有效果不說,還紛紛被下屬投訴:您這是跟誰學的?
難道說,我上了個假的培訓班?
俞老師在書中,針對我曾掉過的坑,給出了3個原因:
1、學習方法論時,沒有分析與公司實際情況之間的關聯。
說人話就是,理論沒有本土化。
就好像,有人告訴你,吃一個饅頭能飽。但他不知道你已經餓了三天了,一個饅頭根本不夠。
所以,我們在學習管理方法時,一定要邊聽邊琢磨自己的實際情況。
他的方法有哪些前提條件?
我的情況能否滿足?
如果不滿足,能不能改善為適合自己的方法?
2、只學習了其中一點,沒看到背后的配套體系。
就像東施。
她只看到了西施皺眉很美,卻沒注意到西施的整個臉都非常美。
使用沒有體系的知識,很容易就學偏了,走歪了。
比如書中講到的“金銀銅牌制度”,是在“主管崗位制度”和“財務體系”都健全的背景下,才能發揮正向的激勵作用。
脫離了這些,只孤零零地設置個“金銀銅”激勵,很可能會起到負面作用:營業額上來了,總體利潤卻下降了。
原因,你懂的。
3、沒有掌握方法論落實的心法。
這啥意思?
說到底,管理方法不管用,是因為你還沒管到“心”!
一個有溫度的組織,抗壓力就是比強制執行的組織強。
因此,所謂管理,一定不能是死板、冷冰冰的規章制度,而應該有溫度,能照顧到組織成員的情感、意愿、需求。
那你說,我之前替部門扛下大半指標,算不算“管到心”了呢?
對不起,還真不算。
02 人只有為自己而戰時,才最有動力
那我到底錯哪了?
我一個人把指標扛下來,無異于告訴大家:這是我的事,跟你們沒關系。
自然,對方就不會認為:這是大家的事。
人對于自己無關的事,往往不會上心。結果就是累死我一個,團隊士氣也起不來。
員工抱怨領導不公平,領導怪下屬不理解。
那該怎么辦?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請你先想一想:你有多久沒和領導深入溝通過了?
書中說,在阿里每周都要求管理者與下屬進行深入溝通。
從工作到心態,從困難到情緒,全面了解對方的情況,并給予適當的幫助。
這樣,才建立起了一個常年“有溫度”的集體。
所以,如果我今天又遇到類似情況,第一時間肯定是找下屬談一談:
“咱們今年的指標很重,你覺得咱們該怎么做,才能完成公司下達的任務呢?”
聽聽對方的意見,給對方充分的時間來適應新指標,盡全力幫助其成長,讓他明白這件事就是自己的事。自然,對方也就有了努力的動力。
管理的精髓,是要通過別人拿結果。
“就談談話?這么簡單嗎?”
當然不會。書中還講到了更高級的管理大招,招招有效!咱們接著往下看。
03 員工為什么要跟著你干?
俞老師說,所謂管理,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凡事自己承擔;
第二重,通過別人獲得結果;
第三重,使眾人行。
剛才我們說了怎么從第一重到第二重。
下面就該從“拿結果”進階到“眾人行”了。
那怎么才能做到“全員一心,眾志成城”呢?
在給答案之前,我再請你思考一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我們能堅持把一件事做成?
比如說,早起背單詞。
第一天你起來了,背了10個單詞;第二天又背了10個;第三天照常……這樣的日子,能堅持多長時間?
再假如,第一天你背的10個單詞,當天在工作中就用到了,還被領導表揚了。第二天背的又剛好用到了,第三天、第四天……在這種情況下,你又會堅持多久呢?
恐怕即使后面幾天沒有獎勵,也會逐漸變成一個習慣的。
因為,你嘗到了成功的滋味,對這件事越來越有信心了。
帶團隊也一樣。
俞老師說:
“員工之所以愿意跟著我們,是因為他們相信跟著我們能獲得他們想要的結果,比如收入、榮譽感、成長。”
那怎么才能證明“他們可以獲得”呢?
就是要帶著團隊打勝仗!
說十遍“面包會有的”,也比不過一次真吃上面包。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這就是為什么你當領導,而其他人做員工的本質區別了。
領導,應該是有能力帶領團隊獲得成功的那個人,而不是見功勞就上,見困難就讓的特權分子。
所以,你是這樣的領導嗎?
或者說,你遇到的領導是這樣的嗎?
歡迎把你此刻的想法留在討論區。
04 寫在最后
說實話,看這本書時,我真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書中案例總是能勾出自己以往的經歷,而俞老師給出的方法,又是那么簡單實用,接地氣!
梁寧評價這本書說:
我希望你不僅注意到作者講的管理原理,還要感受字里行間對人性的關注。
可以說,這是一本有溫度,充滿人文關懷的管理書籍。
如果有一天,你讀到了這本書,千萬別忘了咱們之前講過的3個重點:
關注方法論的本土化;
關注方法論的背景系統;
關注方法論中包含的“人心”。
這樣,才可能化書中理論為自己的東西,從而讓自己的管理之路,越走越順!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