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朋友在圈子里轉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叫《若能放下,該多自在》,文章里提到放下面子、放下自卑、放下過去……作者仿佛要找到真正的自在,做到六根清凈。
可是怎么可能就那么輕易就放下呢?就算其他的都可以,但惟獨感情的事情會讓每個人掛懷。南懷瑾老師在其著作中不只一次提到,世間最難處理的就是感情問題,他說他也沒什么好辦法。求不得、愛別離之苦,是困擾人類的一個普遍性問題。也就是說凡是人,七情六欲,必不可少。
不知道在哪個時間段,看過一本很著名的修女所寫的個人傳記,第一次讓自己深入地了解到修女的生活。在我們世俗的觀念中,認為僧侶、修女這個特殊的群體,肯定已經把“心臟”挖出來交給了上帝,只剩下理智的大腦,在那里一個勁兒地求真知。
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的認知,同時讓自己對那個可愛的修女作家產生了諸多好感和敬意,因為她的真實和坦蕩。她在文中寫到自己一路修行的經歷和感想,她居然在內心深處喜歡過那么多的人,她也為此萬般糾結痛苦,寢食難安。但是因為她知道自己選擇修行所要追求的東西,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靠堅強的意志去與這些情欲斗爭。平靜,糾結,再平靜,再糾結……終得內心的大自在。
原來修女也瘋狂啊,何況常人乎?所以了解這個世界多了,你會在自己身上生出很多的自在來,因為你會覺得,生而為人,誰怎么樣都無可厚非,純屬正常。因此不必動不動就強求自己這也放下,那也放下,放不下又何妨?唐僧不是一樣對女兒國的國王動情了?阿彌陀佛說到底不是解救眾生之苦的唯一出路,有的時候,有愛大膽說出來也是一種對靈肉地徹底救贖。
思考著,紀錄著,突然又想起了倉央嘉措。這個西藏的六世活佛,才情不是凡人能能及的。但真正令人咂舌的是,他前半夜在布達拉宮念經,后半夜披星戴月,踩著厚厚的積雪去和情人私會,看來那高在廟堂之上佛祖的雕像有的時候并沒有情人可愛,《金剛經》也遠沒有情人的呢喃之語擁有誘惑的魅力。
所有那些偉大的人物,并不是只會因為所謂的豐功偉績而名垂青史,而是也會因為他們驚天地、泣鬼神般的愛恨情仇而鐫刻在后人的心里。所以到底是愛重要,還是真知重要,只有鬼才會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有哪個人敢自負地說,我真的什么都放下了?秦王臨死的時候對羋月說:小姑娘,多想再背你一次啊……看來無情未必真豪杰,這樣的天子才有我欣賞的尊貴。江河萬里不能傳萬代,千古只貴一片情。幸虧他那么愛戀羋月,如果一心撲在秦國一統天下的大業上,等他死后,知道秦“二世”而亡,估計在天國也不得安生,悔得腸子也青了。
所以還是要學會一切順其自然,盡量追隨自己的內心而活,生而多求,死而無憾,這也不失為一種痛快的活法。親,你說呢?哈哈哈
作為一個律師,七點半停在區法院門口,聽著許巍大哥的歌曲,窩在車里就胡說八道了這么多,你說我是務正業還是不務正業呢?哈哈哈哈,不管你怎么說,我都會一笑而過。走起,辦案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