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零售商挖空心思在討好消費者,消費者喜歡的,零售商自然趨之若鶩,想盡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在眾多的喜歡中,消費者希望在品質相同的情況下,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商品——似乎在表明,消費者更喜歡低價。
許多零售商想當然地以為,得低價者、得消費者,因此大家在低價的路上急速奔跑,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前一陣出過這樣的故事。兩家零售商為了比拼低價,一方出示了促銷價格,另一方要再低一角錢,雙方樂此不疲,把價格大戰打得風聲水起。這就像拔苗助長,在外邊的助力下,苗很快成長了,銷售額暫時得到了提高,但后續增長乏力卻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可能引發零售商的生存前途。就像預料中的那樣,這樣的價格戰沒過多長時間,就偃旗息鼓了,因為消費者看清楚事件的本質后,不會再為了一角錢來回奔波于兩家零售商之間,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他們最鐘情的零售商。
在所有的經營策略中,低價算是最易獲取的,如果與供應商沒有達成協議,可以自行降價,自行承擔毛利的損失,這一切做起來不需要費太大的力氣。這比改善店堂環境、調整經營項目、提高服務水平都來得簡單易行。一時的低價可以讓銷售額在短期內得到改善,可以把許多經營問題掩蓋過去,可以不去走最難走的路,可以選擇走捷徑。
走慣了捷徑就不想再去繞遠道,也不愿意再去攀登難走的路,如履平地是最好的享受。貪戀這樣的舒適區,就如打了麻醉藥,暫時忘了疼痛、忘了競爭的殘酷、忘了外面的紛擾,一味的陶醉在自我的光環里。
總有一天這光環要破滅。
低價只能算是經營手段之一,卻不能算價格策略范疇。價格策略需要制訂周詳的計劃,全方位的考量,需要長期堅持執行。價格策略的制訂要與公司的經營目標達成一致。低價形象的取得是有策略的,而不是一味地降低商品的價格。
曾研究過一家大賣場的商品價格。以某知名品牌的洗發水為例,不同的香型和功能價格策略是不一樣的,暢銷的香型和包裝價格是絕對的低價,在同區域所有零售商中,價格最低;而其他香型及包裝的價格,要高出同行許多。暢銷單品,消費者對它的價格最敏感,不暢銷的單品關注就少,價格也不易被人記住。在那家大賣場,就算同一香型功能不同規格的洗發水,價格策略也不一樣。而這家賣場一直以低價著稱,其實低價并不是把所有價格降低,而是費了許多心思、制訂了許多策略、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仔細地研究了消費者心理,看似低價背后,其實里面蘊藏著很多的智慧。
所以,不要把低價當成東施效顰的手段,而要把低價策略進行倒底;不要在低價的麻醉效果里樂此不疲,要在戰略上制訂低價策略,這樣才是有長久發展目標的零售商的做法。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