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看《我的前半生》這部電視劇之前,看到朋友圈各種文章闡述全職的危險,我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文章《全職不高危,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自由的全職太太》,闡述了自己對全職的看法,我并不認為一個女人全職了就危險,只有對自己沒要求,不成長才是危險的。然而不得不承認,全職的狀態更容易讓女人沉淪,不求上進。拿自己這兩個月的狀態來說,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沒有多少自己的時間,根本就不愿意學習,更談不上成長。也是在這期間,追了許久沒追的電視劇,一集不落的看完了《我的前半生》,從羅子君的身上學會了不少人生哲理,與大家分享如下:
1 女人要專注于投資自己,無論是外在形象還是自我能力的提升,內在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只有亮麗的外在,不思進取只會讓人感覺乏味, 前半生的子君形象保養的很好,然而老公還是毅然離開選擇了形象不如她的凌玲,可見內在的能力素養比外在的形象更重要。然而我相信,后面老金,同事以及賀涵喜歡上子君除了看到她的成長以外,跟他保養的較好也是有一定關系的。
2? 碰到逆境不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起來,消極應對,而應該接納自己,勇于面對,積極聽取有建設性的意見,敢于從逆境中走出來挑戰自己。子君如果不從離婚的困境中走出來,逼著自己不斷成長,就不可能有后面那個跟在吳大娘身邊獨擋一面,不再害怕未來的羅子君了。
3? 人生中有貴人相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可以發生徹底改變。子君得益于好閨蜜唐晶,連同賀涵的幫助,很快走出了困境,加上自己的努力,整個人猶如脫胎換骨。換個角度來說,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要成為一個真正能幫助到朋友的人,首先我們自己得有能力。雖然不好聽但有價值的建設性的建議,比幾句安慰的話更有用處。
4? 環境會蒙蔽一個人的思想。前半生的羅子君被陳俊生保護的很好,不用為生活發愁,一直那么單純的生活著,以為可以這么幸福的過一輩子,沉迷于小女人的生活,身處險境而不自知。進入商場賣鞋認識老金,商場所有的朋友都認為老金愿意接納她是她的福氣,她也一度認為能有這個老好人照顧讓她知足,在這樣的環境下限制了她的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可能。環境會麻痹我們的思想,需要時不時跳出來審視我們當下的生活。
5? 報復他人的最好辦法就是過的比他好。我喜歡這部電視劇的一點是,它并沒有因為陳俊生拋家棄子而否定他的一切,我們看到他除了拋棄了原有家庭以外,還是個很不錯的人,工作上進勤勤懇懇,看重感情,對家人朋友都不錯。也沒有因為凌玲和陳俊生走到一起,而否定她的一切,她心思細膩,工作認真,很多行為也都可以理解符合人性。當陳俊生給子君介紹同是商場工作的時候,他認為子君能有一份相對清閑的工作,一份穩定的收入同時能夠照顧孩子,他就很滿意子君的狀態了。我想那時他的心理狀態應該是:如果子君過的太差,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負擔;想必子君過的比他好,他也會很不舒服吧。后來的劇情也證實了這一點。目睹賀涵對子君的好,從他眼神里看出他內心的煎熬,尤其是最后子君為了說服凌玲把她帶到陳俊生辦公室,陳俊生痛苦的說"我想回到從前的從前",可見,羅子君的優秀對陳俊生來說,是最有力的報復。
6? 做真實的自己,會讓人覺得更舒服。唐晶一直努力讓自己成為賀涵喜歡的樣子,10年的感情敵不過幾個月后蛻變的子君,問及原因,賀涵覺得這樣的唐晶會讓他緊張,而子君更真實,讓他覺得很舒服。陳俊生與賀涵相比,雖然都有才能,然而明顯感覺陳俊生活的很累,他要為家人負責,為工作負責,還要為前妻負責,更多的時候選擇委屈自己,裝好人,不如賀涵敢于活出自己,更讓人感覺舒服和痛快。
感觸很多,不一一細數。看電視劇,看的是他人的人生,同時也反觀自己的人生,以此為鑒,努力過好自己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