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OPEN開腔是一款的新銳媒體APP,專為新青年量身打造,針對當下最熱門最具爭議的話題,邀請具有真知灼見的主持人和嘉賓,為您奉上可以在手機上觀看的聊天秀。OPEN通過匯集不同背景的人,多維、共時、深度探討,求同存異,從而進行體面的社交,構建中國人理性的公共空間。(官方宣傳)
2.研究對象最吸引人的數據/亮點
上線兩個月,基本上沒做什么推廣,目前用戶數大概只有10000多,大拿700人,但是大部分話題的都有平均2000左右的參與者,其中最高達5000多,集中在1500-2500居多,但是用戶活躍度非常常高,最關鍵的是他開啟了移動端圖文直播的新形式,使得原來只有在視頻直播和語音直播中才有的新聞評論內容,變得人人都可以參與。
獨特的內容呈現方式,也深得95后的喜愛。
3.研究對象現狀
安卓市場總下載量和日下載量:總下載量大概是3000多,各安卓市場日下載量25-75之間
安卓市場新聞類排名基本在200-500之間
安卓市場新聞類新銳榜排名目前在16名
APPSTORE 中免費新聞類目前穩定在 50到80名之間
4.市場大小/用戶痛點
視頻直播、語音直播現在如火如荼,如YY,微吼等等,但是礙于移動設備局限和移動網絡環境的不確定性的限制,一直沒有并沒有太多有效且優質的內容,并且能夠沉淀下來,更多的時候,成為一個多對多的或者單對多的即時通訊服務,而基于圖文直播的優勢在于傳輸效率高,閱讀直觀,結構清晰,便于內容沉淀和傳播。
5.切入點
5.1早期怎么開始,為什么是他做
在鳳凰工作的三年,無論是線下的論壇還是線上的直播間,都讓王小曼看到了多人共時這件事的價值,于是王小曼做了OPEN 開腔這款產品。OPEN 開腔是一個把圓桌論壇搬到線上,用圖文形式直播話題討論的媒體產品。
5.2競品分析
在OPEN開腔之前呢,也有圖文直播類的活動,但是沒有專門的產品,一般是用PC傳統聊天室,QQ群,微信群為主,雖然用戶量廣泛,使用成本低,但是其社交屬性決定了,不完全滿足圖文直播的需求,比如如果不禁言的話,通常話題討論無序,干擾太多,組織困難,如果禁言的話,又缺乏互動,成立主講人的單人秀,而且討論產生的內容在進行整理和事后翻閱的時候也存在困難。
像微博這類的話題討論除了用在戰爭、地震,火山等重大事件外,其他新聞事件的很難形成話題的聚焦討論。
5.3他做有哪些優勢
OPEN開腔填補了移動圖文直播的空白地帶,有效的解決了群聊中多對多的混亂局面,又采用不超過6個大拿的做法實時討論,兼顧了豐富性和有效性。
另外媒體行業的人做內容產生工具,更多的優勢在于可以找到內容的生產者,現在主要是記者,以及媒體編輯,版主,這些人比較有社會影響力,也善于選取話題,了解觀眾的喜好。
5.4研究對象優勢
首創移動端的圓桌會議圖文直播體系:這種多人共時的方式,可以讓觀眾對話題進行多角度的體驗,還可以通過不同視角和觀點的碰撞生成火花,讓內容更加豐富。
UI設計非常奇特:動態的圖文現實窗口,非常醒目,節奏感很強。
熱門話題:熱門事件進行熱烈討論,兼具深度,有百家爭鳴的的意味,很像文字版的鏘鏘三人行或者奇葩說.
6.產品相關(研究對象的差異點/關鍵點 )
6.1版本歷史版本迭代
版本號:1.2.5
更新日期:2016年02月10日
本次更新?-新增大拿專區,節目招募信息一覽無余
消息提醒新增Wow數動態提醒.
首頁導航欄UI改版
支持分享到微博
版本號:1.2.0
更新日期:2016年01月30日
本次更新
新增招募區
消息已讀/未讀樣式區分
首頁導航欄UI改版
支持分享到微博
版本號:1.1.2
更新日期:2016年01月12日
可以對單條節目發言進行評論
可以在發言大圖模式下,點擊右上角數字進行Wow
消息提醒優化
版本號:1.1.1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22日
新增新手歡迎頁
新增封面故事
新增反饋與評分
優化交互細節
版本號:1.1.0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16日
添加OPEN大拿及相關功能
Profile頁改版
節目頁面結構調整
消息頁改版
版本號:1.0.0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03日
新品發布
6.2產品整體結構圖
6.3產品主要流程
可以看出節目中存在4種角色:編輯(內容運營團隊)、主持人1位,大拿最多6個,觀眾不限
編輯話題
內容運營團隊
審核主持人
審核大拿
發布節目:
主持人:話題選擇,審核嘉賓,發布節目預告
大拿:??????申請參與
觀眾:申請占座,收藏,分享
參與節目:
主持人:選擇話題、大拿、節目直播時間、時長,發布節目預告,
觀眾:圍觀、看節目、點贊、評論。
嘉賓:確認是否參與節目就好了。
節目回放:
觀眾:回放節目,點贊,評論?,收藏,分享
申請成為大拿:需填寫的認證資料包括:個人信息、認證title(身份)、擅長話題、擅長話題領域經驗描述等,微信號碼等,等待審核
6.4主要界面截圖
1.首頁
2.節目
6.5主要邏輯
在整場表演中,主持人扮演著把控方向、控制節奏的角色,直接影響內容的可看性
看臺區,呈現給用戶的都是七個不斷變化的矩形格子,高亮顯示每個矩形中呈現嘉賓名稱和發言記錄,若某個嘉賓或主持人正在發言,其所在方框便會填充飽和度非常高的亮紫亮黃亮粉等高亮放大,整個討論過程就是各個矩形塊輪流高亮放大,不停跳躍的過程。
6.6產品亮點展開
首款基于圖文直播的新聞討論類APP,產品的設計很有特色,基本上讓人過目難忘
信息條的顯示方式,動態突顯,非常有沖擊力
6.7產品不足
這種活動卡片式的顯示信息,在帶來更好的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導致了非常不舒服的閱讀體驗,很容易導致閱讀疲勞,而且視覺沖擊力太強,帶來的是往往忽視了具體的發言 。
產品回放時候可以選擇靜態放還是瀏覽,但基本就是聊天的流水賬,表現形式非常單一沒法進行互動和操作
如何把沉淀的內容以更好的形式展現出來,還是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
在節目預告占座后,到播出時間未進入APP,不消息提醒
申請大拿以后,沒事及時反饋,再次申請完全是空白頁面。
產品目前很多細節方面考慮的非常差,很多交互操作沒有反饋,等需要進行優化。
6.8用戶評價/訪談:
1.話題內容有趣用心不落俗,界面養眼,使用體驗流暢,在其中還可以與各界大拿們唇槍舌戰。感覺肯定會火,迅速占座。
2.很新穎的一款APP,熱門話題和個人興趣主導,全程直播,不漏每個細節,互聯網的新型生存群居方式,來這里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
3.Open?開腔厲害在隨時隨地,它改變了我參與和思考話題和討論的方式。當然最重要的,是認識了有共同興趣的新朋友。
7.運營相關
7.1常態運營策略
每一個話題都歸屬于一個欄目。目前 OPEN 上已經有熱門熱議(熱點新聞)、聯合國搭理會(國際政治)、音藥不能停(音樂)、娛丸粗面(娛樂八卦)、只要宅腐深(二次元)等十多個欄目 ,基本上話題的角度也刻意回避主流媒體的報道視角,從獨特有趣的方向切入。
大拿人數參照圓桌理論是7人以內,保證多人討論的同時避免超過用戶注意力極限。
為了保證內容質量,現階段產品走的還是PGC?的路子。只有經過?OPEN?認證的大拿才能申請參與舞臺區的話題討論。
7.2新奇獨特的運營手法
誰在OPEN:
主流新媒體精英:
端傳媒、無界、鳳凰周刊、澎湃、鳳凰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的大記者大主編們
蝦米、虎撲等各行業內部資深精英人士
董明珠、周云蓬、張瑋瑋等自媒體意見領袖
娛樂資本論、三表龍門陣、牧夫天文論壇等自媒體大號,
以及知乎、果殼、豆瓣、虎撲的網紅們。
8.推廣相關
8.1如何獲取早期用戶
為什么這部分人會愿意到 OPEN 上來生產內容呢?一是因為在這里有和其他大拿對壘的機會(前提是大拿的基數已經大到能引起馬太效應);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他們的內容生產困境(至于在多大程度上,這取決于討論的效率),目前 OPEN 主持人的構成主要是資深記者、天涯版主等。
8.2如何大規模獲取用戶
意見領袖們的推廣,
微博推廣,
用戶分享
最終還是像UGC靠攏,形成一個個的網絡虛擬編輯部。
9.商業模式相關
9.1怎么變現
在商業化方面,目前來看較具可行性的是話題軟性植入。雖然在流量方面并不具優勢,但強相關、高參與度的人群意味著相對較高的轉化率。
9.2現在/未來變現方式有哪些?
開屏廣告,收費節目,或者向宣傳品牌和產品的企業收費。
關鍵在于是否能形成強有力的IP?,才能用來變現
10.團隊介紹/故事
10.1人物訪談,CEO講話引用等
創始人&CEO王小曼表示,OPEN開腔中一場討論的背后,是一次原創內容的制作。“在一些分發平臺上,我們看到很多內容源一模一樣,段子手和搬運工特別多。說明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量反而下降,只是渠道暴增。”
王小曼告訴獵云網,OPEN開腔上的五場討論,就意味著五篇原創內容的產出,積累一段時間后會形成大體量的內容源。現在每場討論過后,經過二次加工的文章放在媒體分發平臺上,也能獲得不錯的效果。
10.1團隊照片
創始人王小曼去年3月 剛從鳳凰離職創業,團隊大多數成員也都是鳳凰背景。OPEN 目前已獲得來自險峰華興和貝塔斯曼的天使投資
11.總結
11.1現在
目前OPEN產品沒有大規模的宣傳,估計還是在探索階段,但是目前產生的高用戶粘性,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業務模式,預計短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11.2未來方向
目前雖然分十幾個欄目,但是沒有分類顯示,仍然是按照時間軸心在首頁依次排列,非常混亂,下一步應該是把話題,主持人和相應的大拿們分門別類。然后形成自由人的自由聯合,組成各自團隊,為用戶提供服務,
另外目前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在移動端圖文輸入的速度很慢,導致主持人和大拿們發言很短,價值不高,可能需要開發PC客戶端為主持人和大拿們服務,或者使用語音識別系統,自動轉換成文字
我試著幫他們設計了一個新的交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