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奪運動就是剝奪成長
我嫂子為方便照顧侄女,在我們市一所收費較貴的有寄宿制私立學校開了一個小賣部。嫂子待人真誠有親和力,從不賣黑戶食品,且非常留意食品保質期,從不接受供貨商的降價便宜處理。真誠易得人心,常常有很多學生繞遠路去到嫂子的商店買東西,喜歡和嫂子聊天。發現諸多痛苦中,令學生們不能忍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學校挪用體育課去趕學習進度。有個學生酷愛打籃球,可是母親不準他放學后留在學校打籃球,要他節省體力念書。他說“剝奪了他生命的唯一樂趣”,因此他不知道為什么每天還要睜開眼睛。
有一些父母有這種迷思,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有的父母在孩子文化成績下降時,首先就是剝奪孩子的運動時間。其實,運動跟智慧有直接關系。有個實驗研究500名學生運動和學業成績的關系,發現每天上一個小時體育課的孩子在考試成績上比較好。大學生參加運動計劃后,學業成績也上升了。連50歲的中年人在參加四個月的走路計劃后,心智的表現也比四個月前的提升了10%。另一個實驗對象是65歲的老人,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科學家很早就知道運動跟情緒有關。運動可以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出現,打完球的人情緒都很亢奮,不會憂郁。
實驗者用老鼠來探究原因,發現運動時氧的大量消耗會促使血液循環加快,這個氧的需求增加了肌肉微血管的數量,使肌肉可以運動得更久。
大腦也是一樣,血液流動得越快,就能運送越多的帶氧血紅素到細胞上去,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儲存更多的記憶。
比如打網球要作出及時的判斷,不時前進或后退,左移或右轉躍起,急?;蛎涂鄣鹊?。一個網球運動員無論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靈敏性方面,都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要有精確的預測能力、快速的靈敏反應,較好的力量素質。因此, 打網球可以培養人們動作迅速,判斷準確,反應快并能提高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素質,對發展協調性有積極作用。
所以,鼓勵孩子運動其實是促進他大腦功能的整合,對他以后出社會的應變能力有幫助。
從研究結果看來,每個學生都得運動,初三學生更需要每天運動。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才看得進去書;另一方面增加大腦血液的流動,促進海馬回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幫助記憶,讀書才有效。運動不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對學習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讓孩子去打球、游泳等等,做各種孩子們發自內心喜歡的運動。
同時,多運動不但可以少生病,還可以節省如憂郁癥、失智癥等許多慢性疾病所造成的社會成本。況且有好的體魄才能把所學的知識、技能長久地應用出來。
多項研究表明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有益學習,增加思考記憶。
父母一定要放手鼓勵孩子去參與各種體育游戲活動,讓孩子更好地身心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