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夏九九
你可能聽過一句話,叫做 “ 美是未來最大的競爭力。”這是從視覺表達上來說。如果從語言表達的角度來說,“會講故事是未來最大的競爭力”,當然,現在也是。《全新思維:決勝未來的六種能力》的作者丹尼爾.平克提出,講故事將會成為21世紀最應具備的基礎技能之一。
為什么講故事是最大的競爭力?怎樣才能講好一個故事?在越來越注重個人品牌的時代,如何講好屬于自己的故事?《認同感:用故事包裝事實的藝術》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1.
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生活中我們每天接收的各種信息中,那些曾經經歷過的,以及正在經歷著的故事,是最有力的交流武器,為什么?
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在于講故事的目的。故事能夠無限接近事實,但又不去揭露事實。故事能夠激勵人并引起共鳴,使聽故事的人參與到價值觀和信念的交流中,而不是直白地揭露或簡單地告訴人們價值觀和信念是什么。
沒有人愿意看見赤裸裸的事實,即便你袒露了最真實的自己。
當然,所有的故事都在試圖告訴我們一些事情。但故事之美在于它不會敲著我們的頭指指點點,而是將故事娓娓道來。
故事并沒有頤指氣使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思考和感受。相反,它邀請我們去思考,去感受自己的內心。
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亞里士多德說
經過情感故事包裝過的事實,會以洪流般的勢頭迅速打開人們的心門,進而最大程度地影響人們的心理走勢。所謂共鳴、走心,就是這樣產生的。
故事是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講故事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工具。能夠促使人們接受一種主張,并且邀請消費者參與進來,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一個成功的品牌離不開故事,歷史已經驗證過,離開故事的品牌不會走得太遠。那些跨越世紀的大牌,如Channel、LV哪一個沒有動人的故事?當選購一個品牌時,如果品牌背后有故事,我們所購買的就是一種不一樣的重要意義。
認同感是故事驚人力量背后的科學。故事能夠多大程度上感動我們,取決于我們對它的認同。
或許,故事就是靈魂的語言。——布琳.布朗
著名的大品牌都是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傳達品牌的核心價值。通常情況下,很少有人喜歡被別人告知應該如何思考。通過價值觀影響他人,而不是將這種價值觀強加給他人。講故事是影響他人最好的方式。
故事揭示內涵,但從不會指明內涵。——德國哲學家漢娜.阿倫特
2.
《故事:驚人力量背后的科學》一書,給故事下了一個巧妙簡潔卻非常實用的定義:
故事是關于主人公戰勝困難,實現偉大目標的描述。
只要有一個人,不管他是現實存在還是虛構的,解決了問題并朝著目標邁進,這就是故事。
那什么才是“好”故事?
你不得不承認,即便一個故事滿足了故事的定義,也不能保證它就一定會有趣。我們需要進一步發覺是什么是的故事變得更好、更吸引人。
是情節和主題。這兩個關鍵要素是故事構建的基礎。
情節,就是組成故事的事件。故事的主題,是信息、道理或者寓意,它們從故事的情節中產生并賦予故事以內涵。
簡而言之,情節描述事件;主題解釋內涵。
情節作為故事的組成部分,是有邏輯的、合理的、連續的。情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幫助讀者理解構成故事的事件。故事的情節是通過一定的模式來展現的,即我們說的“套路”。
例如,推理故事的模式是這樣的:在一起案件中,B或者C被認為是兇手。大偵探X推斷兇手既不是B也不是C,而D才是真正的罪犯。不可思議的是,D是警察局局長。故事結束。
愛情故事的模式可能是這樣的:A與B結婚了,他們有了孩子。A是個快樂的母親,但卻是一個寂寞的妻子。后來,她遇見了C,陷入了瘋狂的戀愛。經過了一段長時間的內心掙扎,他決定向B坦白她愛上了別人。B殺死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故事結束。(我更青睞于圓滿的結局)
不管套路多深,重點是情節必須有邏輯。不管故事中發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問題都要得到解決,要么是故事最終給出了答案,要么是我們自己找到了答案。不管怎樣,我們最終都要得到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否則,是不會滿意的。
情節必須提供有真正價值的體驗來證明讀者所花費的時間是值得的。
另一方面,主題是用來解釋“為什么”,比如一個暢銷書作者除了賣書或拍成影視作品外,講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主題是作者對人性的真實寫照,可以指道理、信息或寓意。
以電影為例,只有情節和拍攝價值(如特效)的電影不可能獲得好評,比如前不久上映的《大魚海棠》。能被奧斯卡提名的電影,除了給觀眾一次不錯的觀影體驗,還提供了附加值,這類電影傳遞了一種價值觀,給予我們啟迪,賦予我們力量并且教會我們了解自己,或者向我們強有力地傳達出影片創造者需要我們了解和重視的信息。
對于情節的反應,主要由我們大腦的邏輯思維來處理。相比之下,我們對于主題的反應通常是出于本能的,因為它是受意識閾限之下更為深層的情感所支配。
在任何情況下,主題都是主觀的。是否認同故事的主題取決于它是否與我們內在的信念相一致。而且,故事的主題是否符合我們的信念,決定了是否能和它建立起情感關系。所以,故事能在多大程度上感動我們,取決于我們對它的認同。
最好的故事從不教給人新的東西。相反,最好的故事認同讀者的想法,使每個讀者感覺到他們的想法是聰明、可信的,還會提醒讀者他們是最正確的。 ——賽斯.戈丁
3.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個人品牌的塑造與營銷,其實就是在講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你的故事同樣離不開情節(個人品牌的外層)和主題(個人品牌的內層)。
情節是由你告訴人們你做了什么,以及你怎么做成的。它包括你的成就、經歷和你的職業規劃等。不幸的是,大部分個人品牌在這里起步,也止步于此。就像大多數人在求職網站上提供真實的自我介紹和想法,附上各種證書或證明,就沒有下文了。
其實在這一刻,你能夠豐富你的簡潔或者關于個人品牌的任何描述。通過與傳統的自我介紹相反的方式發現、創造和展示個人品牌的內層(故事主題),讓自己脫穎而出。
在面試中也一樣,比如HR問:你為什么決定進入廣告行業?實際上這個問題為你講述一則屬于你的故事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契機,同事也會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能讓你脫穎而出 最好方法就是講述一個能夠突顯出你事業決定的個性故事。建立不一定非要滴水不漏或完全屬實,幽默一點、健談一些,甚至可以用自己我調侃的方式展示那些證書背后的你,是一個富有生氣的、有血有肉的人。
盡量避免把你的信念和價值觀直接告訴給聽眾。用暗示的方式來代替。比如盡量去放大一個你最喜歡的印證,并且解釋你為什么喜歡它。尋找那些能夠跟你產生共鳴的引證,并且用一種能暗示出你所代表的東西的方式引用它們。
謙虛一些。與其讓別人聽你說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不如解釋如何獲得了這些經歷對你更有幫助,更令人與愉快。
通過談論你從某些或者是所有的經歷當中學到的經驗來反映出你的信仰和價值觀。
聊一些你的私人生活,為工作之余的你增添異彩。比如“我是一個馬拉松狂熱愛好者”、“我喜歡畫油畫”。
如果可以的話讓你的行為更富感召力。比如你寫好了一篇文章、做了一個演講,設計了一個用來講述你生活中發生的故事的照片集錦……把你的觀眾吸引過來,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你是誰,你看重的是什么。
總而言之,就像任何一個品牌一樣,介紹你的內層要依靠“展示”,而不是直接“告訴”別人。演示、闡述并讓聽你故事的人了解你的想法,走進你的心里,幫助他們親身感受你是誰。
故事的結束,意味著新的開始。
-End-
來了求點贊??,喜歡就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