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強大的外表,所以大家都感覺我內心也一定很強大,我自己也不清楚,也許很強大吧。
但從小我就不喜歡參加有任何評委形式的評比。有時是覺得自己實力不行,比不過別人,所以不比;有時是感覺自己和別人是半斤八兩,但自己人緣不好(自己很不會做人的,情商低,說話太直,喜歡的人不多),比不過別人,所以不比;還有的時候感覺自己實力應該可以勝出的,但怕因為別人的偏見,自己還是不能勝出,給自己帶來傷害,所以也不比。漸漸的就什么評比的活動也不參與了。
后來自己也當過評委,也冷眼觀看過很多評比,漸漸地發現:評委們私心是有的(無論哪個年代都不會避免這種現象),但也是在兩個選手旗鼓相當的時候,評委給自己喜歡的那個人打分高一點;如果是水平比別人高出好些的,就很少(甚至沒有)評委去壓制分數了。有了這個發現后,我感覺自己以前只是心靈太脆弱,害怕比不過別人,所以給自己逃避比賽找了一個借口。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不那么怕比賽了,有時受形式所迫,也偶爾參加一些評比,由于自己水平的限制和自己的不在意(還是要為自己的沒有勝出找個自我安慰的理由的),勝出的次數不多。但內心也不在意,因為我知道,如果我真的很優秀,大家也不會埋沒我的,我和別人只是半斤八兩或者是略遜一籌。從這一點上看,我內心和外表還是很統一的嘛——都很強大!
近來接近年終,各種各樣的評比多了起來。參加評比的人有和我一樣外表很強大的,也有外表很嬌小的,當然也有中不溜的(可能這個詞太口語化)。我不了解她們的內心都是怎樣的,但是參加評比都是想勝出吧,因為很多評比都是自愿報名的。說實話,我也報了一項,但我是從早就為這一項做了準備的,感覺能勝出,也不太保底,因為在我努力的時候別人也沒有停下來,最起碼我就知道就有一個人在我報的這一項上,比我做的好,也許還有不聲不響優秀的。但努力了,總要試試吧,何況現在我已經不那么患得患失了,重在參與,結果不重要,不勝出,我也成長了(怎么樣,我心態還不錯吧)。
但評比就要有結果,而且還是勝出的是一少部分,這樣大家的心態就是各種各樣的了:有像我一樣的,重在參與;還有找不足的,看看自己失利在哪一點上,接下來努力就是了(我評價這是心態最好的一類)。但有人的心態就不行了(我給的評價是太年輕),對評比結果不能接受,這也有情可原,誰不想勝出呢,畢竟大家都努力了。參加評比的人有什么樣的心態都不為錯,參與其中有時會跳不出那個圈子(當局者迷)。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讀過書的人都知道的道理吧。但就有人作為旁觀者,就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別人看到的結果,說不失望是假的,是太失望了。至于我失望的原因是什么,還真不能寫出來(透漏一點點,其中一點是這樣看的人不太年輕了,所以我覺得不應該犯年輕時(包括我)犯的錯了)。也許是真應了那句“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也許這個旁觀者也進局了。
為什么啰嗦了這么多呢,猛然發覺自己也犯錯誤了,又不關自己的事,自己也成了那個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別人看到的結果的人了!我也只是個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