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句話: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是不是有一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曾經刷屏朋友圈,也成了不少寫手的熱點話題。
很明顯,能被這么多人關注,一定是引起大家的共鳴了,因為身邊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一定也有不少人“中槍了”
這樣的人有個通病,大多在朋友圈里特別“上進”,要么買了本書秀一下,要么報名參加個微課,或者買套啞鈴向全世界宣布:健身模式開啟。
結果如何呢?
真正成長的寥寥無幾,大多數還是老樣子。
為什么會這樣呢?
對那些沒什么起色的大多數人來說,成長并不是他們的剛需,他們的剛需其實不過是刷存在感,他們追求的不過是當下努力的這個狀態而已。
也就是說,這類人僅僅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卻不愿真正的去踐行,就這樣,知道再多的道理,對他們來說無非就是多了一項炫耀的資本而已。
報了那么多微課,象征性的聽一點,也不記筆記,甚至屯課不聽課,買了那么多書,買了不看,拍完照后發朋友圈坐等點贊。
對那些極少數真正成長的人來說,成長是他們的剛需,他們完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長上,即便是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他們也很少會拿來炫耀,因為他們大多都有以終為始的心態。
這兩類人的差別很明顯,最根本的就是他們的剛需不同。不同的剛需造就了他們截然不同的學習習慣,結果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可見對于自己的成長來說培養正確的剛需有多么重要。
說到這你也許會問:我也想成為后者,那么我該如何培養自己正確的剛需呢?
其實這也并不難,把這幾點作為自己的剛需,你一定會得到不小的改變。
1
耐心
無論是想做成任何事,耐心都是必不可少的,想想看,哪個成功者不是經過了長期的積累才有所成就的。
想培養好的習慣更是如此,無論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這都是需要長久保持的。
當你真正把耐心作為自己的剛需的時候,你也就不會有那種急于求成,卻求之不得而放棄的那種狀況了,如此一來你也就不會再癡迷什么21天習慣養成法了,因為對你來說,這是生活的常態。
2
活在未來
如果你想讓自己未來變得更好,你必須以一個成長性的心態來看待自己,這樣,你會自然而然的為你的未來描繪一個更出色的自己,你也就會照著這個方向而努力。
隨之而來的,就是你會迫切地希望改變現狀,“改變現狀”也就成了衍生出來的另一個剛需,你之后一定會戒掉自己一切不好的習慣,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成長上,與你的目標相關的好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3
走出舒適區
想要真正成長,必須把走出舒適區作為自己的剛需,因為你總是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周而復始,時間再長也不過是在干耗時間而已,根本不會得到任何改變。
想起《刻意練習》這本書里所講的那樣,走出舒適區,主動為自己提高難度,刻意練習,當你真正把這個作為剛需長久地堅持下去,一個更好的你也就隨之而來了。
當然了,說真的做到這些的確不容易,否則也不會只有少數人成功了,何去何從,這完全是你自主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