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季第八周050江南——不必為你的不自律而抱怨,因為它根本不是你的剛需

有沒有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個普遍現(xiàn)象,對于“自律”這個詞讓很多人為之向往,因為“自律”可以說是成功人士的標配,有誰不渴望成功呢?

等到了真正落實到自己的生活中卻又望而卻步,因為真的是太難了,很多人都是這種狀況:一時興起,打個雞血,自信滿滿的開啟變異模式,之后呢,過個三五天也就不了了之了。

你的身邊不乏這樣的人吧。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1

自律其實是一種習慣。

近幾年知識付費是一個大的趨勢,各種平臺層出不窮,讓各路大咖甚至可以一對一的給你傳授“秘籍”,很多人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錢,以求“彎道超車”跨越式的邁向成功階層。

說真的,這類人不在少數(shù),因為我也是其中之一,在這方面,我的確投入了很多,不過說真的,這些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迫切渴望改變自己,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真正改變的只有極少數(shù),多數(shù)還是在原地踏步。

當然,并不是他們分享的內容沒有,滿滿的干貨,尤其是一些提高效率的方法,的確非常有用,為什么對大多數(shù)人沒用呢?

原因也很簡單,這些都是他們經過長期的實踐積累總結出來的,對那些大咖們來說,這不過是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習慣而已。

對那些收效甚微的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學了卻不運用,依舊保持自己原有的習慣,時間一長,連所學的那點理論都忘了。

這樣的人,有點類似于學生時代抄學霸作業(yè)的人,理論上呈現(xiàn)一樣的內容,可實際上呢,然并卵。等考試的時候就“打臉”了,因為書面上的只是形式上的,那些學霸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他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認真聽講,邏輯清晰地記錄筆記等等。

說到底,那些大咖不過是習慣性自律,時刻對自己有高標準,長久地堅持下去,自然和普通人的差距也就漸漸拉大了,那些沒能養(yǎng)成好習慣的人自然也就望塵莫及了。

到這也許有人會問:那我加入打卡社群找小伙伴來監(jiān)督不就行了嗎?

我只想說:你想多了。

2

只有真正的“剛需”才能形成習慣。

“剛需”也就是剛性需求,就像吃飯、睡覺那樣,貌似我還沒聽說過這樣的習慣還要靠別人來監(jiān)督。

對那些大咖來說,“自律”是他們的剛需,稍有松懈就會讓他們抓狂,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會對自己有高標準,與此同時,像早起、讀書這樣的好習慣也幾乎成了他們的“標配”。

那么我為什么說加入打卡社群沒有用呢?

關于習慣,貌似都被刷屏了像什么21天、連續(xù)打卡100天之類的,你也看過不少吧?

這些社群大多有一個通病,只有少數(shù)人能真正堅持下來,大多數(shù)人都早早放棄了,即便是付費的。

原因很簡單,堅持不下來的人有一個通病,他們把“互相監(jiān)督”作為動力的來源,而那些好習慣對他們來說并不是剛需,有更好,沒有就算了,完全寄希望于他律,甚至一開始就是跟風來的,就這樣,即便是堅持到最后了,當沒有打卡監(jiān)督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不少人就此懈怠了。

說到這也就顯而易見了,剛需一定是自主選擇的結果。

由此我想起了大學的時候,因為學校管理比較嚴,每天必須6點多早起跑步,就這樣持續(xù)了3年,畢業(yè)之后呢?我還沒聽說過有誰還在堅持跑步,至于早起,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能睡到自然醒絕不早起一秒,到現(xiàn)在,班里的同學貌似除了我之外都是增重的趨勢。

也許是突然腦子開竅了,我想要改變自己,為此我先從改變自己的體型開始,為此我每天堅持跑步,即便是跑多了膝蓋不舒服,那么我就在家做自重健身,練跆拳道腿法,就這樣堅持一年,我從200多斤成功減重近60斤,運動也成了我的“剛需”,不管練什么,運動都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吃飯睡覺那樣。

不難看出,被動的堅持時間在長,往往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結果卻收效甚微。

即便如此,我還是鼓勵你去加入這些社群,為什么呢?

無論如何,在那種社群里做的都是積極的事,總好過你用這時間刷朋友圈吧。

想起一句話: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

對于那些優(yōu)秀的人來說,“優(yōu)秀”是他們的剛需,所以他們不管做什么都會竭盡所能做到最好,久而久之,自然高人一等。

如果你想培養(yǎng)一個好的習慣,那就從那些在你內心深處被定義為“剛需”的事情著手吧。

當然了,如果你是在做不到自律,那就順其自然吧,用不著抱怨,因為這不是你的剛需。

如果非抱怨不可,那只能說明“抱怨”才是你的“剛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