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2 《王陽明心學》張弛 60m
【day92 水若】
摘抄——
有一種智慧叫“心上學”
人們常說“功到自然成”,覺得只要功夫深,鐵柞磨成針。言下之意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會成功。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現實中,有很多刻苦努力的人,但成就往往很一般。這是因為他們忽略了做事學習的方法,而所謂的方法,說到底就是要用心。
王陽明教導自己的弟子說:“我開始學書法時,只是對著古帖臨摹練習,這樣練來練去,只學得個字形相像,內在的神意卻毫無所得。后來我改變了學習方法,舉筆不再輕易落紙,而是凝神靜慮,先在心中想象要寫之字的形態氣勢,這樣練習久了之后才開始通達書法之道。后來讀到明道先生(即程穎)寫的:‘我寫字的時候很恭敬,并不是要字寫得好,只是這個恭敬的態度就是學習。’既不是要字好,又為什么要去學呢?通過自己學習書法的例子,于是我知道古人不論什么事情,隨時都在心上學習,等到心精明透徹了,字自然也就寫得好了。”
人們常評價書法是“窮變態于毫端,合情調于紙上”,現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在《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一文中,對書法的表現特征作了精要的概括:“所以中國人的這支筆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可以說,書法是心靈的律動、感情的流淌和釋放。書法使人靜,更讓人思考,確實是修身養性、培養情操、延年益壽的良藥。書法之所以能帶給人們無盡的美感,根源在于它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問,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之學。
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背后的深意:無論學習什么事情,大家都要讓心真正地靜下來,讓所要學習的事物在心中形成一個明確生動的心理圖像,越生動逼真越好,這樣自然就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許多時候,經驗告訴我們:做一件事或學習一樣東西,反復地去做、去練習,重復的次數多了,就能獲得成功。然而,使我們最后獲得成功的,僅僅是重復的次數夠多這么簡單嗎?當然不是,如果你沒有用心去練習,重復得再多也不會幫助你獲得成功。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馬爾滋所說的那樣:“學習某種技巧,并不是做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獲得成功,而關鍵在于你的大腦神經能否記住那種成功的經驗。”
畫畫和臨書法一樣。我感覺自己一直都是臨形,沒有用心。以后要多多用心去畫畫去做事了~
PS:本來轉到我們的畫畫小群,再讀一遍,發現拍照讀書也一樣啊管什么事,用心就會不一樣~
大家有空可以看看這段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