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閑,又捧起《三國志》,再讀《三國志·魏書·武帝操傳》。每讀一遍,就對曹操增添一份景仰!“讀您千遍也不厭倦”——我想對曹操如是說!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您雄才大略,堪稱一世豪杰。
在董卓立漢獻帝,挾天子發號施令時,他是何等威風。而在他推薦您為驍騎校尉,欲與您共謀天下時,您卻不肯與佞臣共事,改名換姓,逃回家鄉,散盡家財,招募兵士,在亂世中擔當起那份安邦的使命。您的凌云壯志,足以令后世兒男效仿。
少年時的您,機敏有權術,且放縱不羈,不拘禮數,當時人并不看重您,唯有梁國喬玄、南陽何颙對您刮目相看。您不忘喬玄對您的那番話:“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知遇之恩,您涌泉相報,在進軍官渡前,您派遣使者以“太牢”之禮祭祀已故太尉喬玄。知恩,感恩,報恩,您的君子風范,是后世的楷模。
當漢獻帝封您為大將軍,袁紹為太尉,袁紹因位居您之下,而拒不就職時,您讓位于袁紹;當劉備被呂布打敗投奔您時,您深知劉備雄才大略,終不為人下,但您還是收留了他,因為您知道當時正是招攬天下英雄的時候,殺一人而將失去天下人的心。您目光長遠,胸襟開闊,適時而動,值得后世學習。
當年畢諶因老母、弟弟、妻子和兒女被張邈劫持,他背叛了您,后被您生擒,正當眾人為畢諶擔心時,您卻說“夫人孝于其親者,其不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于是任命畢諶為魯國國相;當初您推薦魏種為孝廉,兗州叛亂時,您說“惟魏種且不棄孤也”,可事與愿違,魏種叛亂后逃跑,失望與憤怒令您決定絕不饒恕魏種,而當魏種被生擒后,您又說“唯其才也”? ,仍然任用他;官渡之戰后,您從收繳的袁紹書信中,見到很多的是自己軍中人寫給袁紹的信件,您沒有一一追究,反而命人把信件全部燒丟;當初您討伐袁譚時,您征來的百姓逃亡,您下令不準接受他們的投降,不久,逃亡的人有的到您軍中自首,您覺得接受了他們的自首就違背了軍令,殺了他們又處死了認罪之人,所以您放了他們,讓他們自己躲藏起來。您的寬容深深地感動著戴罪之人,同時又足以啟迪后人。
當年袁紹威風凜凜,將十萬之眾將攻打您,諸將認為不可敵,但您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于是運籌迎戰;漢獻帝岳丈董承聯絡劉備謀反您的計謀被您識破后,您決定征伐劉備,諸將認為與您爭奪天下的是袁紹,袁紹大兵壓境,應該迎戰袁紹,而您說“夫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為后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于是攻打劉備,獲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您有“識人之智”,更有超人的膽魄,不愧軍事家的美譽。
擊敗袁氏家族后,您說“喪亂以來,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吾甚傷之”,于是您令設立學校,學習儒家經典;當年您于袁紹共同起兵時,袁紹說“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您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您被封為魏公后,多次親自下田耕種;死前,您囑咐左右“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您仁政勤儉,以天下為重,不愧政治家的稱謂。
您的《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見證了您的才華與凌云壯志,您不愧為一代文豪。
毛主席1954年夏天,在北戴河避暑時在“大雨落幽燕”之際,吟出“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詞句,雖然是換了人間,但英雄惜英雄的心境可略見一斑。
您雄才大略,曠世豪杰,讀您千遍也不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