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聊到講故事的第一把鑰匙是困境,接下來兩把鑰匙目標和行動會以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為例來解析。
一、好的困境是好故事的一半
關于這部1995年上映的次年后就好評不斷的電影點評和拆解它的角度有很多,這的確是可以從人性、思想內涵、攝影畫面等多個角度去分析的電影,我的這個解讀僅從目標和行動切入。而之所以想到這部電影是因為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困境先行的電影。開場只用了5分鐘就非常迅速地告訴觀眾主人公陷入了什么困境。安迪發現妻子“出軌”,坐在車上拿出手槍傷心地在糾結著要不要殺死她們開頭。緊接著畫面轉為安迪在法庭上接受法官、律師的審問。再而畫面又轉回安迪往自己的左輪手槍里嵌入子彈(此時的畫外音為安迪陳訴自己喝醉了,自己也不確定停下來等她們的原因)。如此鏡頭畫面多次反復切換,既營造了緊張、驚悚的氛圍,還給觀眾設置了一個懸念:安迪酒醉不清醒后究竟有沒有殺人?法庭受審這一過程的線性時間被數次打亂,直到安迪閉上絕望的眼鏡,審判長決定他人命運的一錘定音,安迪最終進了監獄。
二、目標與困境的反差越大越好
困境已然有了——安迪聲稱自己是無罪的。那么他的目標是什么?逃離監獄還是洗刷罪名?關于這的一點,影片的交代是模糊的,也許是導演故意讓觀眾處于這種疑惑之中。安迪到處搜集石頭,說自己有雕刻石頭的愛好,他還向獄友瑞德要來鐵錘。瑞德笑著告訴他靠這個挖出去得六百年。看起來他似乎有越獄的行為,但另一方面隨著劇情的深入,時間已經悄然過去了快20年,安迪積極籌建圖書館,幫助獄友通過文化考試,甚至因為銀行家的理財特長已然成為監獄上下的報稅顧問。他似乎愈來愈安于在監獄的生活。所以,他的目標究竟是什么?
有一點從他進監獄的開始一直沒有變——對自由的希望。
談談我印象深刻的三個片段:
(一)安迪一入獄就遇到了雞奸犯的不停騷擾,但是不管如何威逼利誘,也不管如何暴力相向,安迪終究沒有放棄反抗,即使是被打得遍體鱗傷,他依然堅持著,從不屈服,仿佛是對不公平的命運的不屈服與反抗一般,某種力量始終支持著他,那個詞我覺得應該是自由。
(二)在為監獄修補屋檐時,安迪急中生智發揮了自己的金融專業特長為警備隊長海利節省了很多要納稅的錢。作為報酬,海利提供了啤酒。一群犯人靜靜地在屋頂上享受著冰鎮的啤酒,烈日照耀下,被曬了滿臉通紅的臉上洋溢的是燦爛的笑臉。——畫外音響起,“那一刻我們坐在春光下喝著啤酒,就像自由人修理自家的屋頂一樣,我們是萬物之主”——肖申克監獄里犯人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而創造這一切的安迪獨自坐在角落里臉上浮現出一種奇異的微笑:那是一種勝利的、贏得尊嚴的、自豪和驕傲的神情。其實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人性的尊嚴、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囚犯般看待。
(三)安迪為了修繕監獄的圖書館,堅持每周給州政府寫信,6年后終于有了回音——州政府撥了200美金和一些捐助的圖書之類給監獄。在整理中安迪發現一張黑膠唱片《費加羅的婚禮》,立刻做了一件驚人之舉:在典獄長的辦公室中把門反鎖,打開留聲機接通監獄所有的揚聲器……一時間,女高音響起,音樂飄蕩在肖申克監獄的上空,整個監獄的犯人都在聆耳靜聽……那可能是他們聽不懂的音樂,但是對日復一日的牢獄生活來說那是一種新鮮的聲音。而聽得懂的安迪則安詳地躺在椅背上欣賞著,他沉醉在其中,監獄長在外面咆哮,他卻置若罔聞,反而將聲音開得更大,為此安迪被罰了一個月的禁閉,但他卻絲毫不后悔自己的行為,正是他用這美妙的聲音來救贖著大家的內心世界,讓獄友們明白監獄的高墻只能束縛他們的身體,卻無法束縛其靈魂。安迪面對黑暗的世界,從沒有放棄過希望,只要有那一刻他都努力救贖自己和救贖別人。
逃離這種沒有自由的生活似乎不可能。因為,沒有人提供他無罪的證據,而監獄的看守很嚴,他隨時有可能被粗暴的獄警打死,活著都成問題……種種這些伏筆告訴觀眾,安迪逃離這種命運的幾率為零,或者是險中求勝。但是觀眾從影片的每一個細節中都都感受到安迪的與眾不同,他是不能被高墻束縛的。一方面是脫離不自由的不可能,另一方面是主人公對自由的強烈渴望。越是把這種矛盾設置得很大,觀眾就越關心主人公的命運,于是就越更想看下去。
三、行動及其升級
困境足夠大,目標足夠強,兩者之間巨大的差距造就了行動。安迪有很多跟常人不太一樣的行動:愛下象棋、愛搜集和雕刻石頭、堅持為籌建圖書館去寫信、義務幫助獄友通過文化考試、成為遠近監獄著名的理財顧問、為監獄長做假賬……這些互相沒有關聯的行動既可以指向安于現狀,也可以指向韜光養晦。什么時候這些行動有了新的意義,指向性明確了呢。將困難不斷升級,直到把主人公逼到“一無所有”的時刻。
安迪是從何時被逼人這種絕境的呢?直到好學年輕人湯米出現,湯米是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鯊堡的,他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并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命運就是這樣巧合,作為一個混監獄的油子,他竟然知道安迪被冤枉的證據。但當安迪向監獄長提出要求上報這一情況以爭取重新審理此案時,卻遭到了斷然拒絕,并受到了單獨禁閉一個月的嚴重懲罰。安迪的申訴行為使監獄長發慌,自私冷酷的他為了讓安迪一輩子替自己洗錢,殘忍殺害了湯米。安迪無罪走出監獄的希望徹底破滅。
我們之前推薦的那本書里說“在你的故事中,應該有這樣一個時刻,此時觀眾會預感居中的角色無法逾越當下的那個障礙,這個點可以設置成為“一無所有”的時刻,設置障礙時,請注意困難的強度,如果不斷提升困難的強度會幫助觀眾在“一無所有”的時刻達到最高的情緒氛圍,那就去做吧。”
安迪陷入了一個不能說“不”的絕境,監獄長在殺害湯米后是這么威脅他的。
“真可怕,那么年輕,還不到一年就可以出去,卻想逃獄。射殺他傷透了海利隊長的心,傷透了。”
“我不干了,現在結束了。讓稅務公司宣布你的收入吧。”
“什么都不會結束的,不會!我會讓你難受透頂的!沒有守衛的保護,我把你從單人間調出,放入到我知道的最粗暴的雞奸犯那里。你會感到就像被一列火車在干你!至于圖書館,沒了!一塊磚一塊磚的把它封掉,然后在院子里舉行一次用書做燃料的燒烤!火焰在幾英里外都看得到!我們會像印弟安人一樣在火邊起舞!你明白了嗎?你懂了嗎?”
鏡頭慢慢推近安迪的臉龐,眼神空洞,被擊敗的表情說明了一切……
他與獄友瑞德談心,說自己遭遇了命運的龍卷風,但沒想到時間這么久。他還提起了一個地方澤華塔尼——“墨西哥,地處太平洋的一個小地方。你知道墨西哥人是怎樣談論太平洋的嗎?他們說那里沒有回憶。在海灘上開一個小旅館,買些不值錢的舊船翻新,讓客人們包船釣魚。“他還和瑞德約定了一個地方大橡樹的石頭下的禮物。所有的這一切在瑞德聽來都是笑話,他反而開始擔心起安迪來,因為他聽說那天白天安迪要了根繩子。那是瑞德一生最長的黑夜,通向黑夜的漫長旅程后,安迪消失了。
隨著監獄長憤怒投擲到美女海報的石頭破洞而出——這也是影片的最高潮之處,所有的謎底被揭開。安迪以一把瑞德笑稱“600年才能鑿通出獄”的小錘子鑿通了墻壁,匍匐爬過了海報所掩飾的洞口,在雷雨閃電的幫助之下,他成功越獄了。那一夜,一聲聲巨雷之中,似一個啼哭著的初生嬰孩,他獲得了徹底的新生,徹底的自由。只見泥水之中他艱難地前行著,突然用力挺起了身板,褪去了上衣,仰著無比自豪的頭顱,盡情吸入一口又一口空氣,那是自由的味道,此時,閃電劃破長空,雨水將19年的冤屈與壓抑統統沖刷。
這將近二十年的那些碎片化的行動在這一刻都有了答案,他夜以繼日地挖洞,放風的時候偷偷把石料撒到外面。他愛看書,研究地質構造。他替監獄長做假賬,但那個憑空創造的假身份是一把雙刃劍,有一天當穿著西服的他優雅地取走所有錢后,沒有人發現他是個逃犯。當安迪開著敞篷車駛向墨西哥海岸的時候,監獄長飲彈自盡的結局他已無需在意……
在這些行動的背后,你會驚嘆一個人的耐心之恒久,他的毅力之堅強。那是時間的力量,也是人性的光芒。安迪對瑞德說:”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有些鳥注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那就是安迪的人生寫照。
從關于這部電影的解析,我們可以看到故事的核心是設定一個困境,同時有個目標,在困境和目標之間設置障礙,并將障礙的困難程度不斷升級,在故事轉折點設成“一無所有”的時刻,最終解決困難,掌握了這三把鑰匙,你就可以將觀眾帶入觸合感情的視覺世界中。在故事中,創作者決定觀眾之所聽、所見、所聞,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正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點。